膝关节炎的症状与治疗
膝关节炎有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疗法(如游泳、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物理治疗(如热敷、超声波治疗)、减轻体重,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需综合患者多方面因素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提高生活质量
一、膝关节炎的症状
1.疼痛
早期疼痛多为轻至中度,一般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在休息时也出现疼痛,且疼痛程度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比如上下楼梯、行走等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关节软骨退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疼痛症状,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膝关节长期承受较大压力,也易较早出现疼痛症状。
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刺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膝关节的酸胀感。
2.肿胀
膝关节肿胀可因炎症反应导致关节内积液引起,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能有轻度的发红发热现象。年龄较小的儿童若出现膝关节炎,肿胀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但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女性在妊娠期或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增加膝关节炎肿胀的发生风险。
肿胀程度可轻可重,严重时膝关节明显变粗,活动受限更加明显。
3.僵硬
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活动后逐渐缓解。老年人膝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功能减退等因素易导致僵硬症状更为明显,而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也可能出现膝关节僵硬情况,且僵硬感会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
僵硬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起始动作,如起床后行走、坐下后站起等动作会变得困难。
4.活动受限
膝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到正常角度。比如正常膝关节屈曲可达135°-150°,而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屈曲角度明显减小。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不同,年轻患者若因运动损伤等导致膝关节炎,活动受限可能会影响其运动爱好及日常工作中的体力活动;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则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澡等动作都会受到影响。
二、膝关节炎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例如进行游泳运动,游泳时膝关节几乎不受身体重量的负担,是一种非常适合膝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能在不增加关节压力的情况下锻炼腿部肌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低强度的、适合儿童身体发育的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加重。
还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膝关节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这种运动方式不受场地限制,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能有效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对膝关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物理治疗
热敷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热传递可以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患有糖尿病等血管病变的特殊人群,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烫伤或加重血管病变。
超声波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它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超声波能够深入膝关节组织内部,产生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改善膝关节的炎症状态和功能。但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超声波治疗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胎儿等造成不良影响。
减轻体重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减轻体重可以显著缓解膝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大约可减轻3-4公斤。不同年龄的患者减轻体重的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成年患者则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来实现体重减轻的目标。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膝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名称1]等,但需注意其可能存在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软骨保护剂也可应用,如氨基葡萄糖等,它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延缓软骨退变。
膝关节炎的症状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通过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