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性功能减退是因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效应不足致机体代谢降低的疾病。发病原因有自身免疫损伤、甲状腺破坏、碘缺乏或过多、药物因素等;临床表现包括一般表现(代谢率减低、消化系统症状)、精神神经系统表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心血管系统表现(心率减慢等)、内分泌系统表现(女性月经紊乱等、男性性欲减退等);诊断靠实验室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治疗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用左甲状腺素钠,需根据不同人群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指标。
一、发病原因
1.自身免疫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细胞受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例如,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相关的甲减,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这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等因素有关。
2.甲状腺破坏:
手术:甲状腺手术切除过多甲状腺组织,或者放疗破坏甲状腺组织,都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比如一些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手术后,若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甲状腺激素,就容易发生甲减。
放射性碘治疗: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放射性碘治疗,如果剂量掌握不当,可能会过度破坏甲状腺组织,引发甲减。
3.碘缺乏或过多:
碘缺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食中碘摄入不足,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导致甲减。在一些碘缺乏地区,居民患甲减的风险相对较高。
碘过多:长期摄入过多碘,也可能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与调节,导致甲减。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等)且没有合理控制摄入量时。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甲减,如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使用过量,或者一些含锂的药物等,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或释放。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
代谢率减低:患者可能出现怕冷、乏力、手足肿胀感、嗜睡、记忆力减退、少汗、关节疼痛、体重增加等表现。例如,与正常情况相比,甲减患者在相同环境下更易感觉寒冷,活动耐力下降。
消化系统:可能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
2.精神神经系统:
记忆力减退:患者常常感觉自己记忆力不如以前,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
情绪改变: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女性患者相对更易受情绪影响,这可能与女性本身的情感特点以及甲减导致的内分泌变化有关。
3.心血管系统:
心率减慢:甲减患者的心率通常比正常人慢,严重时可能出现心包积液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甲减引起的心率减慢等改变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4.内分泌系统:
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长期甲减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怀孕后也可能增加流产、早产等风险。这与甲减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有关。
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阳痿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游离甲状腺素(FT4)降低是诊断甲减的主要指标。在早期亚临床甲减阶段,可能仅有TSH升高,FT4正常。例如,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明确TSH和FT4的水平变化。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有助于明确甲减是否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如果TPOAb等抗体明显升高,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可能性大。
2.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超声: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帮助判断甲状腺是否存在病变,如甲状腺炎时可能出现甲状腺回声不均等表现。对于一些因甲状腺破坏导致的甲减,超声检查也能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信息。
四、治疗
主要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对于不同人群,治疗时需要注意剂量调整。例如,老年患者起始剂量应小,调整速度宜慢,因为老年患者对甲状腺激素的耐受性较差;孕妇甲减患者需要增加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以满足胎儿正常发育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因为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至关重要。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清TSH、FT4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确保甲状腺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