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是主要发生在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以鼻黏膜干燥等为特征,病因有环境、生活方式、全身因素,临床表现有鼻内干燥感等,诊断需症状评估等,治疗有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要改善环境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干燥性鼻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以鼻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但无明显鼻黏膜和鼻甲萎缩为特征。
二、病因
1.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长期处于干燥、多风、高温环境中,如北方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鼻黏膜水分易丧失,导致黏膜干燥,引发干燥性鼻炎。
空气污染: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污染空气,可刺激鼻黏膜,破坏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患病风险。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居民患干燥性鼻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习惯:长期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和正常代谢。吸烟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鼻黏膜上皮,干扰纤毛的正常运动,使鼻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过度饮酒会导致身体水分代谢紊乱,影响鼻黏膜的湿润状态。
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时,可引起鼻黏膜上皮退变、腺体分泌减少。维生素A缺乏会使鼻黏膜鳞状上皮化生,影响黏膜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细胞氧化代谢障碍,影响黏膜的生长和修复。
3.全身因素
贫血、消化不良、便秘等慢性疾病:贫血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不足,鼻黏膜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易出现干燥;消化不良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营养状况不佳,影响鼻黏膜的健康;便秘时,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可引起鼻黏膜反应性改变,导致干燥性鼻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鼻内干燥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自觉鼻内干燥不适,尤其是在干燥季节或环境中更为明显。
2.鼻出血:由于鼻黏膜干燥,血管脆性增加,轻微的刺激或擤鼻等动作就可能导致鼻出血,出血量一般较少,但反复出血可能会引起贫血等并发症。
3.鼻腔刺痒感:鼻黏膜干燥可引起鼻腔内刺痒感,患者常不自觉地揉鼻、挖鼻以缓解不适,但这又会进一步损伤鼻黏膜,加重病情。
4.分泌物减少:鼻黏膜腺体分泌减少,鼻腔内常有少量丝状或片状分泌物,不易擤出。
四、诊断
1.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鼻内干燥、鼻出血、刺痒感等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观察鼻黏膜的状态,可见鼻黏膜干燥、变薄,表面有少许痂皮,下鼻甲前端可能有轻度萎缩等表现,但无明显的鼻甲萎缩。
3.与其他疾病鉴别:需与萎缩性鼻炎、鼻结核等疾病相鉴别。萎缩性鼻炎除了有鼻黏膜干燥外,还有典型的鼻甲萎缩、鼻腔宽大、有大量脓痂形成等表现;鼻结核可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进行鉴别。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局部治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水喷雾器进行鼻腔冲洗,可保持鼻黏膜湿润,清除鼻腔内的痂皮和分泌物;也可局部涂抹油性滴鼻剂,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以润滑鼻黏膜,促进黏膜恢复。
全身治疗:对于有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剂等纠正贫血;消化不良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或使用药物改善消化功能。
2.预防
改善环境:在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需在污染环境中工作,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绿叶蔬菜、豆类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避免不良习惯:不要频繁揉鼻、挖鼻,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鼻腔黏膜较为娇嫩,若生活在干燥环境中或有不良习惯易患干燥性鼻炎。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居住环境的湿度,教育儿童不要挖鼻,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当儿童出现鼻内干燥、鼻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滴鼻剂。
2.老年人:老年人鼻黏膜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干燥性鼻炎。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鼻腔湿润,可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同时,老年人常伴有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干燥性鼻炎时需注意与其他疾病的药物相互作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内分泌等发生变化,鼻黏膜也可能出现相应改变,易患干燥性鼻炎。生理期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孕期用药需谨慎,若出现干燥性鼻炎相关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安全的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