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肝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引起脾大的因素众多,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感染(乙肝、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伤寒);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代谢性疾病如糖原累积症、血色病;其他因素如淤血性脾大(右心衰竭、布加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不同因素导致脾大的机制和表现各有不同。
一、感染性因素
(一)病毒感染
1.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后可引起肝脏炎症、肿大,若病情迁延不愈,长期的免疫炎症反应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影响门静脉压力等,可能引发脾大。研究表明,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脾大情况,其发病机制与乙肝病毒持续在肝细胞内复制,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进而引起肝脏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相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发病,生活中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有不洁注射史等人群易感染乙肝病毒。
2.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较为常见,可引起肝脏肿大、脾大,还常伴有发热、黄疸等表现。其感染途径多样,如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受巨细胞病毒侵袭,发病后肝脏因病毒感染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肿大,脾脏也会因免疫反应等出现肿大情况。
(二)细菌感染
1.伤寒:伤寒杆菌感染人体后,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大量繁殖,引起巨噬细胞增生,导致肝、脾肿大。该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有不洁饮食史等人群易患,伤寒杆菌经口进入人体后,先在小肠上段繁殖,然后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结及肝、脾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增生,从而出现肝脾大。
二、血液系统疾病
(一)白血病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肝、脾、淋巴结等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导致肝、脾肿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发病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克隆性增殖,浸润肝脏和脾脏等器官,使肝脾体积增大,患者常伴有贫血、出血、感染等表现。
2.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累及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脾肿大。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生活中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淋巴瘤细胞可侵犯肝脾的淋巴组织,引起组织增生,进而出现肝脾大。
三、肝硬化
1.肝炎后肝硬化:由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长期的肝脏炎症、坏死,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假小叶形成,引起门静脉高压,进而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脾脏淤血肿大,同时肝脏本身因肝硬化出现体积缩小但质地变硬等改变。各年龄段有肝炎病史的人群易发生,男性因某些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患乙肝等病毒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
四、代谢性疾病
(一)糖原累积症
1.这是一组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因糖原代谢异常,导致糖原在肝脏等组织中沉积,引起肝大,部分患者也可伴有脾大。其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不同酶缺陷导致不同类型的糖原累积症,儿童患者因基因缺陷出现糖原代谢异常,肝脏中糖原堆积使肝脏肿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影响脾脏等器官。
(二)血色病
1.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过多的铁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导致肝脾肿大。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铁在肝脏沉积引起肝脏细胞损伤、纤维组织增生等导致肝大,在脾脏沉积则引起脾大,患者还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等表现。
五、其他因素
(一)淤血性脾大
1.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同时可引起脾静脉淤血,脾脏淤血肿大。各年龄段有心脏病史尤其是右心衰竭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易出现,如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右心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体循环回流受阻,引起肝脏和脾脏淤血肿大。
2.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导致肝脏淤血肿大,进而影响门静脉系统压力,引起脾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因包括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脾大、腹水、下肢水肿等。
(二)结缔组织病
1.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脾肿大。多见于育龄女性,发病与遗传、环境、雌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自身抗体产生导致全身多系统免疫炎症反应,肝脏和脾脏可因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出现炎症性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