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是发生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的炎症,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及机体抵抗力降低引发,起病急,有咽部及全身症状;慢性咽炎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多种因素引起,有咽部异物感等症状。诊断通过病史、症状及咽部检查等,需与咽部肿瘤等鉴别。治疗上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细菌感染用抗生素等,慢性咽炎需去除病因、局部治疗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特殊生活方式人群、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分类及病因
急性咽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方面,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较为常见;细菌感染则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为主。另外,受凉、疲劳、长期处于污染环境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易引发急性咽炎。例如,在季节更替时,人体适应能力若较差,就容易因病毒或细菌入侵而患上急性咽炎。
慢性咽炎:可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化而来,另外,长期吸烟、饮酒,接触有害化学气体(如工业废气、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等),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导致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以及长期用嗓过度(如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等都可能引发慢性咽炎。比如,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咽部黏膜,使得咽部黏膜反复受到损伤,进而容易发展为慢性咽炎。
二、临床表现
急性咽炎:起病较急,患者可感觉咽部干燥、灼热、粗糙,随后出现明显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若为病毒感染引起,血常规检查可能会显示淋巴细胞增多等情况;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慢性咽炎: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感、灼热感、痒感、干燥感或微痛感。由于咽后壁常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刺激,早晨起床时患者常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若病情较重,可能会有轻微的全身不适,如低热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表现,并进行咽部检查来诊断咽炎。咽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急性咽炎时黏膜充血较为明显,慢性咽炎时可见黏膜暗红,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必要时还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病原学等检查来明确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
鉴别诊断:需要与一些咽部疾病相鉴别,如咽部的肿瘤(如下咽癌等),通过喉镜等检查可以进行区分;还要与茎突过长症相鉴别,茎突过长症患者可出现咽部异物感等类似咽炎的症状,但通过X线等检查可发现茎突过长。
四、治疗原则
急性咽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患者发热、咽痛较明显时,可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等缓解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慢性咽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等)清洁咽部,也可使用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来缓解咽部不适症状。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还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选择,因为过度治疗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咽炎时,症状可能相对成人更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发热、拒食等。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咽部清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例如,儿童急性咽炎时,若出现高热,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但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退热方式或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患咽炎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咽炎时要考虑到基础疾病对药物的影响,以及咽炎治疗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人咽部分泌物清理能力相对较弱,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患咽炎的风险较高,在治疗咽炎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戒烟戒酒,否则咽炎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例如,吸烟的人即使在接受咽炎治疗,若继续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咽部,使得咽部炎症难以治愈。
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人群:这类人群由于鼻腔、鼻窦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容易引发咽炎,所以要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如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从根源上减少分泌物对咽部的刺激,从而有利于咽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