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并发症症状
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视力等问题,受血糖控制、病程等影响;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后出现蛋白尿、水肿等,受血糖、病程、高血压等影响。神经病变中的周围神经病变有手足麻木等症状,受血糖、病程等影响;自主神经病变有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症状,受血糖、病程等影响。大血管并发症中的心血管疾病有胸痛等症状,受血糖、病程、合并症、生活方式等影响;脑血管疾病有头晕等症状,受血糖、病程、合并症、生活方式等影响。
一、微血管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影响视网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在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若血糖控制不佳,也会逐渐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症状,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密切监测视力变化等情况。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因素,长期高血糖会持续损伤视网膜血管。此外,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中如吸烟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影响视网膜微血管状态。
2.糖尿病肾病:
症状表现: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此时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蛋白尿增多、水肿(初期多为眼睑、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高血压等表现。1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肾功能会逐渐受到影响,出现上述肾病相关症状。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是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因素也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等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情况,进而影响肾病症状的发展。
二、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呈对称性分布,从手足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发生,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会影响其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导致行走不稳等情况。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不佳是主要影响因素,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纤维。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者更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生活方式中缺乏合理的运动等也可能影响周围神经的血供和营养,加重神经病变症状。
2.自主神经病变:
症状表现:可出现多种症状,如心血管系统方面表现为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消化系统方面可出现胃排空延迟、便秘或腹泻等;泌尿系统方面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等。1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各系统功能。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长期高血糖损害自主神经。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是重要因素,生活方式中不良的作息等也可能对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例如长期熬夜可能干扰自主神经的正常节律。
三、大血管并发症
1.心血管疾病:
症状表现: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可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虽然相对成年人发病年龄较轻,但长期高血糖等因素也会逐渐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出现上述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不佳是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情况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也会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例如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2.脑血管疾病:
症状表现:可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症状。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导致脑血管病变风险增加,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良,脑血管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上述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偏瘫等严重后果。
影响因素: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长期高血糖使脑血管内皮受损,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病史中糖尿病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等情况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中缺乏运动等也不利于脑血管健康,可能促进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