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手术后有什么影响吗
术后有短期和长期影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短期有咽部疼痛不适、出血风险、鼻腔症状;长期对呼吸功能、听力、生长发育有影响;儿童患者需特殊护理,有基础病史患儿要密切监测及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一、术后短期影响
1.疼痛与不适
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咽部疼痛,这是因为手术部位在咽部。一般来说,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内较为明显。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腺样体肥大术后患者在术后24-48小时内会有不同程度的咽部疼痛,疼痛主要是由于手术创口刺激周围组织引起。
还可能出现吞咽不适,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不敢吞咽,进而影响进食。这种情况通常会随着创口的逐渐愈合而缓解,一般1-2周左右疼痛会明显减轻。
2.出血风险
术后早期存在少量出血的可能。一般在术后24小时内较为常见,出血量通常较少,表现为唾液中带有血丝。这是因为手术创口在恢复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渗血。但如果出血量较多,如大口吐血等情况,则属于异常,需要及时处理。有统计显示,腺样体肥大术后早期出血的发生率约为1%-3%,多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患儿剧烈咳嗽、用力擤鼻等因素有关。
3.鼻腔症状
术后可能出现鼻塞,这是由于手术区域的肿胀以及鼻腔黏膜的反应性改变所致。鼻塞症状一般在术后1-2周内逐渐缓解,部分患儿可能会持续数周。同时,可能会有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分泌物可能为血性或清亮样,这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正常反应,随着创口愈合,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二、术后长期影响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患儿,术后呼吸不畅的症状会明显改善。腺样体肥大原本可导致上气道狭窄,影响通气,术后上气道通畅性恢复,患儿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会得到缓解。长期来看,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因为睡眠时良好的通气有助于正常的生长激素分泌等生理过程。例如,有研究跟踪观察腺样体肥大术后患儿数年发现,约90%的患儿在术后呼吸功能改善,夜间睡眠质量提高,这对儿童的智力发育、身体长高都有积极作用。
但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上气道重塑不完全的情况,导致仍存在轻微的通气障碍。这可能与患儿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如个别患儿可能存在鼻部其他结构异常同时影响通气。
2.对听力的影响
腺样体与咽鼓管关系密切,腺样体肥大常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术后随着腺样体的去除,咽鼓管功能通常会逐渐恢复。大部分患儿术后听力会逐步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积液会逐渐吸收。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术后约8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听力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然而,仍有少部分患儿可能因为中耳炎症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听力损伤,恢复需要更长时间,甚至个别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耳部治疗。
3.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时期腺样体肥大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等,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术后睡眠质量改善,一般有利于儿童的身高增长、智力发育等。从生长激素分泌角度来看,正常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多,腺样体肥大术后睡眠通气改善,生长激素分泌恢复正常节律,有助于儿童的体格生长。有研究对比腺样体肥大手术前后儿童的身高增长情况发现,术后1年内身高增长速度较术前有所加快。但如果患儿在术前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生长发育迟缓,术后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追赶生长。
对于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术后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男童和女童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具体到个体可能因患儿自身的营养状况、基础健康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营养状况较好的患儿可能术后生长发育恢复更快。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年龄较小的儿童(如1-3岁)术后需要特别注意护理。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吞咽情况,因为幼儿不会准确表达疼痛等不适,家长需留意患儿是否有呼吸困难、频繁呛咳等情况。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鼻腔护理,如使用生理盐水滴鼻等,保持鼻腔清洁,防止分泌物堵塞影响恢复。另外,术后饮食要以温凉、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过硬、过热的食物刺激咽部创口,影响愈合。
2.有基础病史的患儿
如果患儿术前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术后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手术应激可能会对基础疾病产生一定影响,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于合并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术后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防止引起鼻腔和咽部的过敏反应,影响创口恢复。例如,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术后要尽量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预防过敏,但需谨慎选择药物,避免对术后创口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