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康复训练怎么做
骨折康复训练分早期(1-2周)、中期(3-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手指屈伸、肩肘简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关节僵硬;中期开展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训练,增关节活动度、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后期进行力量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恢复肌肉力量、生活自理能力,不同人群训练需注意相应要点。
一、早期康复训练(骨折后1-2周)
1.手指屈伸训练
具体方法:主动进行手指的握拳和伸展动作,每次握拳时尽量使手指弯曲到最大限度,伸展时尽量将手指伸直,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
意义:通过手指的屈伸运动,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手部肌肉的力量,因为手部肌肉与桡骨远端骨折部位的肌肉有一定的协同关系,对骨折部位的稳定也有间接的帮助作用。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进行该训练时家长可适当辅助引导,确保动作规范;对于老年人,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自身舒适为准,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
2.肩部和肘部的简单运动
具体方法:肩部可进行缓慢的前屈、后伸、内收、外展运动,每次每个方向运动10-15次;肘部可进行屈伸运动,屈肘时尽量使肘部贴近身体,伸肘时尽量伸直手臂,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意义:肩部和肘部的运动可以维持这些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同时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肩部和肘部的活动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平时肩部和肘部活动相对较少,容易出现关节僵硬;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相关指标,促进骨折愈合。
二、中期康复训练(骨折后3-6周)
1.腕关节活动度训练
具体方法:可进行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偏和尺偏运动。掌屈时尽量使手掌向掌心方向弯曲,背伸时手掌向手背方向伸展,桡偏是手腕向大拇指一侧倾斜,尺偏是手腕向小拇指一侧倾斜,每个方向每次运动保持10-15秒,重复5-8次,每天可进行3-4次。
意义:增加腕关节的活动度是中期康复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恢复正常的手腕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过度牵拉导致骨骼生长异常;对于女性患者,可能因日常使用手部较多,更需要积极进行腕关节活动度训练来恢复手部功能,以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适当的腕关节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血压的稳定,但要注意运动时的血压变化,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引发不适。
2.前臂旋转训练
具体方法: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次。
意义:前臂旋转训练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开门等动作至关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该训练时需注意,儿童要在家长监护下进行,避免旋转力度过大;老年人进行训练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肌肉力量减弱导致旋转时失去平衡而摔倒;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前臂旋转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引发心绞痛等心脏不适症状,可在症状平稳时进行训练。
三、后期康复训练(骨折后6周以上)
1.力量增强训练
具体方法:可以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每次握握力器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也可以进行前臂的抗阻训练,如手持轻重量的哑铃进行屈伸和旋转动作,重量一般从1-2公斤开始,逐渐增加,每组进行10-15次,每天3-4组。
意义:通过力量增强训练可以恢复手腕和前臂的肌肉力量,使骨折部位更好地稳定和恢复功能。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运动员,需要更注重力量的恢复以尽快回到运动状态,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重量和运动方式,避免因力量训练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受损,同时可以配合补充钙剂等措施来增强骨骼强度。
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具体方法:进行穿衣、洗漱、写字、拿筷子等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模拟日常的生活场景,逐渐恢复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手腕的综合功能。
意义: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特殊人群,如独居的老年人,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家属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指导,确保其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日常活动,避免因生活自理困难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对于有认知障碍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要更加耐心,逐步引导,防止患者因不理解而抗拒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