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原因是火
腺样体肥大并非由“火”导致,其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病毒感染)、过敏因素(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解剖因素(个体解剖差异);相关表现有局部症状(鼻塞、耳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观察和预防,特殊过敏体质儿童要规避过敏原等。
感染因素:
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时期,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可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例如,反复的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腺样体组织,导致腺样体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组织增生肥厚。研究表明,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繁发生是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重要诱发因素,每一次感染都会加重腺样体的炎症反应,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使得腺样体逐渐增生肥大。
细菌、病毒感染:常见的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鼻咽部后,可引发腺样体的炎症,进而促使腺样体肥大。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都可能参与到腺样体组织的增生过程中。
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过敏体质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鼻腔和鼻咽部黏膜发生过敏反应,出现鼻黏膜水肿、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改变,长期的过敏反应也会波及腺样体,导致腺样体组织增生、肥大。有研究显示,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过敏史的儿童,过敏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会持续刺激腺样体,使其不断增生。
解剖因素:
个体解剖差异:部分儿童自身腺样体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其更容易发生肥大。例如,腺样体本身的淋巴组织较为丰富,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相比其他儿童更易出现增生肥厚的情况。而且儿童时期鼻咽部空间相对狭窄,腺样体稍有增生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症状。
腺样体肥大的相关表现及影响
局部症状:
鼻塞: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引起鼻塞,儿童可表现为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导致腺样体面容,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等。
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有研究发现,约30%-50%的腺样体肥大儿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
全身症状:
生长发育迟缓:由于长期鼻塞导致睡眠呼吸不畅,儿童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生长激素分泌受影响,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夜间睡眠缺氧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等表现,影响学习和生活。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间接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腺样体的大小、形态等情况。例如,鼻内镜检查能清晰看到腺样体是否堵塞后鼻孔及堵塞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鼻咽部侧位X线片或CT检查可辅助诊断腺样体肥大,通过测量腺样体与鼻咽腔的比值等指标来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一般认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比值大于0.6时,提示腺样体肥大。
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腺样体肥大不严重的儿童,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相关疾病,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等症状。但保守治疗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当腺样体肥大引起严重的鼻塞、耳部症状、全身症状等,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情况。
不同人群腺样体肥大的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时期是腺样体肥大的高发阶段,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呼吸、睡眠等情况,一旦发现儿童有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疑似腺样体肥大的表现,应及时带儿童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的发生。例如,让儿童适当运动,均衡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特殊过敏体质儿童: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在治疗腺样体肥大时,除了针对腺样体肥大本身的治疗外,更要注重过敏原的规避。要明确儿童的过敏原,如对花粉过敏的儿童,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对尘螨过敏的儿童,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等情况,谨慎选择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