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康复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阶段,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训练、踝泵运动;中期有直腿抬高训练、床边弯腿训练;后期包括靠墙静蹲训练、主动弯腿训练,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依骨折愈合和耐受程度增强度难度,定期复查,异常及时就医。
一、早期阶段(术后1-2周)
1.等长收缩训练
患者平卧在床上,伸直膝关节,然后用力收缩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再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此阶段主要是通过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不引起膝关节的明显活动,避免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引导其正确进行收缩动作,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准确理解肌肉收缩的感觉,但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辅助,比如让孩子想象自己在伸直腿踢东西,来完成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在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自身血糖变化,若出现不适及时调整训练强度。
2.踝泵运动
患者平卧或坐姿,缓慢用力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秒左右,然后缓慢下压脚尖,尽力使脚尖远离自己,保持5秒左右,一组做10-15次,每天3-4组。踝泵运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能轻微带动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对胫骨平台骨折后的康复有积极意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活动度可能较差,进行踝泵运动时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因动作过快引起不适。同时,老年患者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要防止因过度用力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二、中期阶段(术后2-6周)
1.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下肢抬起,使大腿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这个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开始逐步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女性患者,在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避免因身体晃动影响训练效果。对于有肥胖问题的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可能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在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次数,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膝关节疼痛加重。
2.床边弯腿训练
患者坐在床边,将患侧下肢自然下垂,然后缓慢利用健侧下肢的力量轻轻辅助患侧下肢弯曲,使膝关节逐渐屈曲,每次弯曲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角度,保持5-10秒,然后缓慢伸直,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此训练可以逐步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和肌肉的发育特点,在床边弯腿训练时要由家长在旁协助,控制好辅助的力度,避免过度弯曲导致损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床边弯腿训练时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若心率过快或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三、后期阶段(术后6周以上)
1.靠墙静蹲训练
患者背部靠墙站立,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膝关节屈曲,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每次保持10-15秒,然后缓慢站起,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靠墙静蹲可以进一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老年女性患者,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问题,在进行靠墙静蹲训练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地面和墙面,确保站立和下蹲时的稳定性,避免因地面不平整或墙面不牢固导致摔倒。对于有膝关节既往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膝关节滑膜炎等疾病,在进行靠墙静蹲训练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膝关节的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
2.主动弯腿训练
患者可以坐在椅子上,自己用双手辅助患侧下肢进行弯曲和伸直动作,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开始时弯曲角度不宜过大,随着康复进展逐步增加。例如,先从屈曲30°左右开始,每次训练逐渐增加5°-10°,直到达到正常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于年轻的、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患者,在主动弯腿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缓慢上下楼梯(健侧先上,患侧先下)来进一步锻炼膝关节的功能,但要注意控制楼梯的高度和步数,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进行主动弯腿训练时要注意呼吸的配合,避免因训练导致呼吸不畅,可采用深呼吸的方式,在弯曲膝关节时吸气,伸直时呼气。
在整个胫骨平台骨折弯腿训练过程中,都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自身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