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尿潜血
尿潜血是尿常规检查中发现红细胞但肉眼不见尿液颜色改变的现象,通过尿液潜血试验检测,其检测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催化反应。导致尿潜血的原因有生理性(如剧烈运动、女性生理期)和病理性(如泌尿系统疾病的肾小球肾炎、结石、肿瘤及全身性疾病的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尿潜血需结合症状体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儿童和老年人出现尿潜血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尿潜血是泌尿系统可能有问题的信号,需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并处理
一、尿潜血的定义
尿潜血是指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有红细胞,但肉眼看不到尿液颜色改变的一种现象。通常通过尿液潜血试验来检测,当尿液中存在一定量的红细胞时,试验会呈现阳性结果。
二、尿潜血的检测原理
尿液潜血试验主要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将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蓝色的联苯胺蓝来进行检测。如果尿液中存在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白就会参与反应,使试验出现阳性。
三、导致尿潜血的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长时间或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尿潜血。这是因为运动导致肾脏受到一定的冲击,或者肌肉细胞破裂释放出一些物质影响了泌尿系统,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比如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后进行尿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尿潜血。
2.女性生理期:女性在生理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从而导致尿潜血阳性。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干扰,在生理期结束后再次检查,尿潜血通常会转为阴性。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会导致肾小球的滤过膜受损,红细胞可以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中,从而出现尿潜血。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在感染链球菌后1-3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表现,其中血尿就可能表现为尿潜血阳性。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损伤泌尿系统的黏膜,导致出血,进而引起尿潜血。比如肾结石患者,结石在肾脏内移动时,划破肾盂、输尿管的黏膜,就会出现尿潜血,同时还可能伴有腰痛、腹痛等症状。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从而导致尿潜血。例如膀胱癌患者,早期可能就会出现无痛性的血尿,表现为尿潜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身体容易出血,泌尿系统也可能受累出现尿潜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也可能出现血尿,表现为尿潜血阳性。
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等,炎症刺激泌尿系统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比如肾盂肾炎患者,除了尿潜血阳性外,还可能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四、尿潜血的临床意义及进一步检查
尿潜血只是一个初步的检查结果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以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是否有异常,如是否有结石、肿瘤等;还可能会进行肾功能检查、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等,尿液红细胞形态分析有助于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从而帮助判断血尿的来源。例如,如果尿液红细胞形态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考虑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如果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则多考虑为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疾病。
五、特殊人群尿潜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尿潜血时,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儿童剧烈运动后出现的尿潜血,家长要注意让孩子适当休息后再次复查。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儿童尿潜血,如肾小球肾炎,儿童可能还会伴有水肿、蛋白尿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儿童在检查过程中要尽量配合医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尿潜血时,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的可能。因为老年人是泌尿系统肿瘤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注意身体的耐受情况,如有不适要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老年人,要控制好基础疾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泌尿系统的健康,增加尿潜血出现的风险或影响病情的判断。
总之,尿潜血只是一个提示泌尿系统可能存在问题的信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