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潴留是什么意思
女性尿潴留是女性膀胱内尿液不能正常排出的病理状态,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因有机械性梗阻、动力性梗阻及其他因素,诊断靠体格检查、超声、尿流动力学等,治疗分急性和慢性,特殊人群如老年、产后、糖尿病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分类及特点
急性尿潴留:起病突然,膀胱内迅速充满尿液,患者会感到下腹部胀痛难忍,膀胱明显膨隆。常见于产后、手术后、外伤等情况。例如,产后女性由于会阴部疼痛、麻醉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从而引发急性尿潴留;一些妇科手术后,患者因疼痛不敢用力排尿,也容易出现急性尿潴留。
慢性尿潴留:病程较长,症状相对缓和,患者可能仅有轻度的排尿不畅、尿频等表现,膀胱呈慢性扩张状态。多与膀胱颈部梗阻、神经源性膀胱等慢性疾病有关。比如,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膀胱颈部纤维化等情况,逐渐导致慢性尿潴留;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损伤等也可能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引发慢性尿潴留。
病因分析
机械性梗阻
尿道因素:尿道结石、尿道狭窄等可阻碍尿液排出。尿道结石多因尿液中某些成分沉淀形成,堵塞尿道;尿道狭窄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由于尿道损伤、炎症等引起。例如,有过尿道感染病史的女性,炎症反复刺激可能导致尿道狭窄,进而引发尿潴留。
膀胱颈部及膀胱因素:膀胱颈部梗阻性病变,如膀胱颈部挛缩;膀胱内肿瘤、结石等占位性病变,会占据膀胱内空间,影响尿液排出。像膀胱内长有肿瘤的女性,随着肿瘤增大,会阻碍尿液从膀胱排出到尿道。
动力性梗阻
神经源性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脊髓肿瘤等)或外周神经系统病变(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可影响膀胱的神经支配,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例如,糖尿病病程较长的女性,若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影响膀胱的正常神经传导,从而引发尿潴留。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α受体阻滞剂(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时可能被误用导致女性尿潴留,但相对男性较少见)等。这些药物会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或尿道括约肌的松弛功能。
其他因素
年龄与激素: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可能增加尿道梗阻的风险;同时,老年女性的膀胱逼尿肌功能也可能减退,这些因素都与尿潴留的发生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的女性,由于身体活动减少,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可能下降,容易发生尿潴留;此外,不良的排尿习惯,如长期憋尿等,也可能逐渐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增加尿潴留的发生几率。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下腹部来判断膀胱是否膨隆,了解膀胱的充盈程度。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膀胱内尿液的量以及膀胱的形态等情况,是诊断尿潴留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膀胱残余尿量,正常情况下膀胱残余尿量应小于50ml,若残余尿量增多则提示可能存在尿潴留。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尿潴留情况,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以及膀胱尿道的压力变化等,有助于明确尿潴留的病因和类型。
治疗原则
急性尿潴留:首先需要迅速引流尿液,缓解患者的痛苦。可采用导尿术,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导尿管将膀胱内的尿液引出。但导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尿路感染。如果导尿困难,可能需要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来引流尿液。
慢性尿潴留: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机械性梗阻引起,如尿道结石、膀胱肿瘤等,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等方法解除梗阻;如果是神经源性因素导致,需要针对神经系统病变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可通过间断清洁导尿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排尿,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一些因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的患者,还可能采用药物辅助治疗等方法来改善膀胱功能,但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发生尿潴留时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尿路感染等。应密切观察尿液情况,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老年女性适当进行活动,以促进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产后女性:产后女性发生尿潴留较为常见,家属要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产妇尝试排尿,如听流水声诱导排尿等。如果发生尿潴留,应及时就医进行处理,避免因尿潴留时间过长导致膀胱功能进一步受损。同时,产后女性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和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糖尿病女性:糖尿病女性出现尿潴留时,要更加重视血糖的控制,因为高血糖可能会加重神经病变,从而影响膀胱的神经功能。在治疗尿潴留的同时,要积极治疗糖尿病,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等管理方案,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