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怎样诊断
肝炎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包括病史采集(含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肝脏相关及黄疸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其他病毒检测)、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必要时行肝活检,不同人群有不同侧重点,综合这些信息可准确诊断肝炎并明确相关情况以制定治疗方案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了解患者起病的急缓,有无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皮肤、巩膜黄染)、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近期是否接触过肝炎患者,有无输血史、手术史、服药史(尤其是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等。例如,急性肝炎起病多较急,可能短期内出现明显乏力、黄疸等;慢性肝炎起病相对隐匿,症状可能时轻时重。
2.既往史: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肝脏疾病史,如其他类型肝炎、肝硬化等,有无胆道疾病、心脏病等可能影响肝脏的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等。若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那在诊断此次肝炎时需考虑乙肝相关情况。
3.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情况,长期饮酒者患酒精性肝炎风险增加;职业暴露情况,如有无接触化学毒物、重金属等可能损伤肝脏的物质;旅行史,有无到过肝炎高发地区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有无消瘦、意识障碍等。重症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甚至昏迷等表现。
2.肝脏相关检查:触诊肝脏大小、质地,肝炎患者肝脏可能肿大,质地可偏软或偏硬;叩诊肝脏浊音界,判断肝脏有无增大或缩小;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若有明显压痛等可能提示肝脏炎症较明显。还需检查脾脏大小,肝炎患者若有肝硬化等情况可能出现脾肿大。
3.黄疸相关检查:观察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判断黄疸的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肝炎患者常出现ALT、AST升高,一般ALT升高更明显,但在重症肝炎时可能AST升高更为显著。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高达数百甚至上千U/L。
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反映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黄疸型肝炎患者胆红素明显升高。
白蛋白: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有白蛋白降低,因为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受损。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低等,提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较明显。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乙肝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或既往感染恢复后。HBe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e阳性可能表示病毒复制减弱。抗-HBcIgM阳性多见于急性乙肝。
丙肝抗体:丙肝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肝病毒,需进一步检测丙肝RNA以明确病毒是否复制。
甲肝抗体:甲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甲肝病毒感染,甲肝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甲肝病毒。
戊肝抗体:戊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戊肝病毒感染,戊肝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3.其他病毒检测: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相关抗体或核酸检测,以排除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等表现,还可了解胆囊、脾脏等情况,有助于排除胆道疾病等引起的肝损害。例如,脂肪肝患者超声可显示肝脏回声增强等。
2.CT或MRI检查:对于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评估肝脏病变的详细情况有一定帮助,尤其在怀疑肝脏有肿瘤等病变时,CT或MRI能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五、肝活检(必要时)
肝活检是诊断肝炎的金标准之一,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炎的病因、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等。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如其他检查难以明确病因、病情较重需明确肝脏病变严重程度等情况时考虑进行。例如,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的慢性肝炎患者,肝活检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肝炎诊断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侧重点。比如儿童肝炎可能有其自身特点,如感染途径可能与母婴传播等有关;长期饮酒的男性患酒精性肝炎风险较高,在诊断时需重点询问饮酒史;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在诊断时要更关注乙肝相关标志物等。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准确诊断肝炎,并进一步明确其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