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肝炎有什么症状
小孩肝炎有一般症状如黄疸相关表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和全身表现(乏力、发热),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新生儿期黄疸突出、有喂养困难等,婴儿期生长发育受影响,幼儿及儿童期症状相对典型且个体差异,感染性病因(病毒性、细菌性肝炎)和非感染性病因(遗传代谢性疾病)有相应关联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小孩状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保证营养供应。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1.黄疸相关表现
皮肤和巩膜黄染是常见症状,婴儿可能表现为皮肤颜色逐渐变黄,从面部开始,逐渐波及全身。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引起。对于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相应日龄和胎龄的正常范围)、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都需要高度警惕肝炎可能。
尿色加深,可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胆红素经尿液排出增加,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所致。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较为常见,小孩可能出现吃奶量减少(对于婴儿)或不想进食固体食物(对于较大儿童)。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和代谢,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尤其是在进食后,这与肝脏疾病引起的胃肠功能失调有关。
还可能有腹胀,腹部膨隆,这是因为胃肠道蠕动减慢,气体积聚等原因导致。
(二)全身表现
1.乏力
小孩会表现出精神萎靡,活动减少。例如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愿意玩耍,总是想休息,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异常,机体代谢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
2.发热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在37.5℃-38.5℃左右,有的可能更高。发热原因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有关,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一系列炎症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但要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因为很多引起肝炎的病因本身可能伴有感染,如病毒感染等。
二、不同年龄段特点
(一)新生儿期
1.黄疸表现更突出
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相对较弱,若发生肝炎,黄疸出现早且程度重,可能伴有肝脾肿大。肝脾肿大可通过腹部触诊发现,肝脏肿大时在右上腹可触及边缘,脾脏肿大时在左上腹可触及。
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吸吮无力,这是因为全身状态不佳,影响了新生儿的进食行为。
(二)婴儿期
1.生长发育受影响
由于肝脏功能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婴儿可能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同时,身高增长也可能落后于正常儿童,因为机体的正常代谢和生长需要肝脏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等过程,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
可能出现精神反应差,对周围环境的兴趣降低等情况。
(三)幼儿及儿童期
1.症状相对典型但个体差异
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会诉说右上腹不适或疼痛,但儿童表达可能不准确,需要家长和医生仔细观察。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炎可能有一些特定表现,例如如果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肝炎,可能有家族中乙肝携带史等相关情况,但这也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
三、可能的病因相关表现关联
(一)感染性病因
1.病毒性肝炎
如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多有不洁饮食史相关表现可能不明显,但部分患儿在黄疸出现前可能有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若为母婴传播,新生儿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出现上述肝炎症状,同时可能有家族中乙肝患者的病史线索;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多与输血或血制品接触等相关,儿童期感染丙型肝炎可能症状相对隐匿,逐渐出现肝脏功能异常相关表现。
2.细菌感染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败血症导致的肝炎,可能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同时有原发感染灶的表现,如皮肤感染病灶等。
(二)非感染性病因
1.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肝豆状核变性,除了有肝炎相关症状外,可能有神经系统表现,如震颤、肌张力异常等,还可能有角膜K-F环,这是由于铜代谢异常,铜沉积在角膜等组织引起的特征性表现。
半乳糖血症患儿可能有喂养困难、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同时对乳类(含半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体内缺乏代谢半乳糖的相关酶,导致半乳糖在体内蓄积引起一系列症状。
四、温馨提示
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观察小孩的身体状况,尤其是皮肤颜色、尿色、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发现小孩出现上述可疑肝炎症状,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明确病因,早期进行干预。同时,在照顾小孩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小孩的营养供应,对于婴儿要合理喂养,根据年龄提供合适的辅食等,以促进小孩的健康成长,减少肝脏疾病对小孩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