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孕期需监测血糖、尿酮体,进行饮食管理(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比例)、运动疗法(选择合适方式、时间频率),血糖控制不佳时用胰岛素治疗,要心理调适,分娩期监测血糖、选择分娩方式,产后产妇和新生儿需随访。
一、孕期监测
1.血糖监测:孕妇需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一般为3.1~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不应超过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应超过8.5mmol/L。通过频繁监测血糖,能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若发现血糖异常可尽早采取措施。对于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如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从孕早期就应开始密切监测血糖。
2.尿酮体监测:尿酮体检测也很重要,若尿酮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风险,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判断孕妇体内代谢情况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尿酮体情况能反映机体的酮体生成状况。
二、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身高、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孕期需要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在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控制热量。例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总热量可在非孕期基础上增加200~300kcal左右。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食用精制糖及高糖食品。蛋白质摄入要充足,约占总热量的15%~20%,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如橄榄油、深海鱼油等。这样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平稳血糖,同时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比如,早餐可选择一杯无糖豆浆、一片全麦面包和一个水煮蛋,午餐和晚餐搭配适量的杂粮饭、瘦肉和蔬菜。
三、运动疗法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左右,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调节血糖。游泳则是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压力小,适合有条件的孕妇。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运动次数至少3次以上,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不同孕周和身体状况的孕妇运动频率和强度可适当调整,例如孕早期身体较为敏感,运动强度应相对较低,频率可稍少;孕晚期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
四、药物治疗
1.胰岛素应用:当饮食和运动管理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需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妊娠期控制血糖的主要药物,因为口服降糖药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胰岛素的使用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例如,根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情况来确定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避免局部脂肪萎缩等情况发生。
五、心理调适
1.情绪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孕妇要认识到妊娠期糖尿病是可以通过合理管理控制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人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通过参加孕妇课程、与其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比如,参加专门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交流群,分享经验和心得,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取力量,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六、分娩期注意事项
1.血糖监测:分娩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大,血糖波动可能较大。一般每1~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产妇血糖稳定。
2.分娩方式选择: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以经阴道分娩,但需要医生根据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胎儿大小、胎位等因素综合评估。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胎儿过大等情况,可能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在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如胎心变化等,确保母婴安全。
七、产后随访
1.产妇随访:产后6~12周需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复查,了解产妇的糖代谢情况,判断是否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同时,继续关注产妇的血糖情况和健康状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2.新生儿随访:新生儿也需要进行随访,因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巨大儿等风险较高。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血糖、体重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例如,新生儿出生后需尽早开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