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
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包括病情评估(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考虑特殊病史与过敏关系)与监测(观察症状、定期影像学复查);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腔冲洗、控制过敏因素;有局限性(重度肥大效果有限、疗程长需依从性),注意特殊人群(婴幼儿谨慎)及关注症状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的评估与监测
1.病情评估
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需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鼻塞、流涕、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的发生时间、频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如前鼻镜检查可观察鼻腔内腺样体堵塞情况,间接鼻咽镜或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如鼻咽侧位X线片、鼻咽部CT或MRI)能更准确地评估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一般根据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比例来判断,例如堵塞程度分为不同等级,轻度堵塞(堵塞后鼻孔<25%)、中度堵塞(25%-50%)、重度堵塞(>50%)。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其正常腺样体大小有一定差异,新生儿至3岁腺样体可呈生理性肥大,若超过4-5岁仍持续肥大且出现相关症状则需考虑病理性。
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儿童,如曾有过敏史,需评估过敏因素与腺样体肥大症状的关系,因为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可能加重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
2.病情监测
定期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包括夜间睡眠时的呼吸情况(如是否存在呼吸暂停、憋醒等)、白天的精神状态(是否因夜间睡眠不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对于正在进行保守治疗的患儿,每1-3个月可通过鼻咽部影像学复查来监测腺样体大小的变化,以评估保守治疗的效果。
二、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的常见方法
1.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通过局部抗炎作用减轻腺样体的炎症反应,缩小腺样体体积。研究表明,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适用于轻至中度腺样体肥大且有相关鼻部症状的患儿。但需注意,对于低龄儿童使用时要遵循安全原则,按照儿童适宜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因为长期不恰当使用可能存在一定潜在风险,但短期规范使用可发挥其抗炎优势。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有一定益处。因为白三烯参与了过敏反应及炎症过程,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减轻腺样体的炎症水肿,缓解相关症状。例如,临床研究发现,对于同时患有腺样体肥大和过敏性鼻炎的儿童,使用孟鲁司特钠后,腺样体肥大相关的鼻塞、打鼾等症状有所改善。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物质,减轻鼻腔炎症,改善鼻腔通气。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鼻腔冲洗的方法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婴儿专用的鼻腔冲洗器,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使用成人型鼻腔冲洗器。一般建议每天进行1-2次鼻腔冲洗,长期坚持有助于维持鼻腔的清洁环境,对腺样体肥大相关的鼻部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鼻腔冲洗可以减少鼻腔内过敏原的刺激,从而间接减轻腺样体的炎症反应。
3.控制过敏因素
如果患儿存在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相关疾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对于尘螨过敏的患儿,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枕头等;对于花粉过敏的患儿,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通过控制过敏因素,可以减少腺样体的反复炎症刺激,有利于保守治疗的效果。例如,研究显示,严格避免尘螨接触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其腺样体肥大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
三、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的局限性与注意事项
1.保守治疗的局限性
对于重度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保守治疗往往效果有限。例如,当腺样体堵塞后鼻孔>70%时,单纯的药物治疗等保守方法可能无法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暂停、缺氧等严重症状,此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对于一些因腺样体肥大导致面容改变(如腺样体面容)的患儿,保守治疗难以恢复已改变的面容,手术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的疗程相对较长,需要患儿及家长有足够的依从性。例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要持续使用一定时间才能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一般需要连续使用数周甚至数月,部分患儿可能难以坚持长期用药,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2.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在进行保守治疗时要格外谨慎。婴幼儿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成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换算和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婴幼儿的药物。同时,在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防止损伤婴幼儿娇嫩的鼻腔黏膜。
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和身体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症状加重、新的不适症状(如药物不良反应等),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如果患儿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