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腭扁桃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通过飞沫等途径传播,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可通过病史、体格、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樊尚咽峡炎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抗生素、局部治疗,可通过增强体质等预防,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腭扁桃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二、病因
(一)病原体
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该病。这些病原体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及扁桃体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过度劳累、受冷、受潮等,病原体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扁桃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病。
(二)感染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食物或直接接触而感染。例如,与患者密切接触时,容易通过飞沫吸入病原体;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也可能导致病原体进入人体并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周身不适、便秘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及昏睡等。
2.局部症状:主要为剧烈咽痛,多伴有吞咽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甚至因疼痛而影响进食。此外,还可出现扁桃体肿大,表面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可融合成伪膜,但伪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拭去后无出血。
(二)体征
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脓苔,严重时可融合成伪膜。颈部淋巴结尤其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四、诊断
(一)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包括是否有受凉、劳累等诱因,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及症状出现的时间等。
(二)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咽部及扁桃体情况,观察扁桃体有无肿大、充血、脓性分泌物等。同时检查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压痛。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2.病原体检测:可取扁桃体表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临床用药。
五、鉴别诊断
(一)樊尚咽峡炎
由樊尚螺旋体及梭形杆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状较轻,扁桃体上的假膜为灰白色,易拭去,拭去后创面不出血,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病变。
(二)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咽峡炎
由EB病毒感染引起,扁桃体红肿,但罕有化脓,全身淋巴结肿大,血象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三)白喉
由白喉杆菌引起,扁桃体上的假膜为灰白色,常超出扁桃体范围,坚韧,不易拭去,强行剥离易出血,咽部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
六、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二)抗生素治疗
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静脉或口服)。若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三)局部治疗
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漱口,有助于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
七、预防措施
(一)增强体质
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如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二)注意口腔卫生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
(三)避免诱因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在季节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四)隔离患者
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若患者发病,应进行适当隔离,防止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使用抗生素时需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儿童患者在发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需注意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等。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要注意抗生素的选择避免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情恢复可能较慢,需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同时注意休息和营养摄入,以保证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