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尿潴留怎么治疗
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有导尿术(导尿时需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儿童导尿更轻柔谨慎,女性尿道短直男性尿道长有生理弯曲,长期不良生活方式需纠正,有尿道狭窄病史导尿更困难)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导尿失败时用,老年患者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加强术后护理);慢性尿潴留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前列腺增生可药物或手术治疗,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尿道狭窄根据程度部位选择扩张或手术治疗,要考虑年龄、病史等)和膀胱训练(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要长期坚持个性化训练,注意预防感染);尿潴留的预防要调整生活方式(适量饮水、避免憋尿久坐等,不同年龄性别重点不同)和监测治疗泌尿系统相关疾病(有相关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复查预防)
一、急性尿潴留的治疗
1.导尿术: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简便的方法。对于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导尿量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出现膀胱内迅速减压而引起膀胱内出血。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导尿时需更加轻柔、谨慎,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根据儿童年龄和体型来选择,减少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性别因素:女性尿道短而直,导尿相对男性更易操作,但同样要注意无菌操作;男性尿道长且有生理弯曲,导尿时要按解剖结构顺利插入。
生活方式:长期饮酒、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泌尿系统功能,在导尿后仍需纠正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以促进康复。
病史:有尿道狭窄病史的患者导尿可能更为困难,需提前评估尿道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导尿。
2.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在导尿失败时可采用此方法。通过穿刺膀胱,置入造瘘管引流尿液。适用于不能耐受导尿或导尿困难的患者。
特殊人群: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进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时要注意术前评估心肺功能等,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风险较高。
二、慢性尿潴留的治疗
1.病因治疗
前列腺增生: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慢性尿潴留,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排尿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
年龄因素: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可能更快,但手术风险也需充分评估。
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纠正这些习惯,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例如吸烟可能影响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等。
病史: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尿道狭窄:根据尿道狭窄的程度和部位等采取相应治疗。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治疗;重度狭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尿道吻合术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尿道狭窄的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尿道狭窄多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治疗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成年患者尿道狭窄可能与外伤、炎症等有关,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
病史:有尿道外伤病史的患者出现尿道狭窄时,治疗难度可能较大,需要详细了解外伤史,评估尿道损伤的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膀胱训练: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的慢性尿潴留,可进行膀胱训练。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等方法,训练膀胱的功能,增加膀胱容量,改善排尿功能。
特殊人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导致慢性尿潴留时,膀胱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神经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这类患者自身免疫力可能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较高。
三、尿潴留的预防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饮水,避免长时间憋尿,避免久坐,适度运动等。例如每天保证适量的水分摄入,但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分多次饮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定时起身活动等。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生活方式调整的重点有所不同。儿童要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因前列腺增生等问题导致尿潴留,需关注自身排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性别因素:女性要注意会阴部卫生,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因为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尿道狭窄等情况进而引起尿潴留;男性要关注前列腺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检查等。
2.疾病监测与治疗:对于有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患者,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病史:有泌尿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复查,例如曾有过尿潴留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尿潴留的风险较高,更要加强监测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