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指南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牵引治疗、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治疗(髓内钉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康复治疗(早期、中期、后期康复)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预防与处理),不同治疗方式针对不同情况,康复分阶段进行,并发症需重视预防与相应处理
一、非手术治疗
1.牵引治疗:适用于儿童股骨干骨折等情况,通过牵引装置维持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对于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可采用直径2-3mm的不锈钢丝行垂直悬吊皮肤牵引,牵引重量以患儿臀部稍离床面为宜,一般牵引3-4周,需密切观察肢体血运等情况,新生儿皮肤娇嫩,要注意牵引装置对皮肤的影响。对于大龄儿童和成人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骨牵引,如股骨髁上牵引等,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调整,一般为体重的1/7-1/10,牵引过程中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对位情况。
2.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开放性股骨干骨折等情况,可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能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便于伤口观察和处理,尤其适用于污染较重、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骨折,但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要注意针道护理,防止针道感染,不同年龄患者针道感染风险不同,儿童皮肤薄嫩,更需注意保持针道清洁干燥。
二、手术治疗
1.髓内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手术方法。对于大多数股骨干骨折,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髓内钉具有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固定稳定等优点。儿童股骨干骨折使用髓内钉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髓内钉,根据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特点,髓内钉直径一般不超过股骨髓腔直径的1/3-1/2,以避免影响骨骼生长。成人股骨干骨折可选择交锁髓内钉等,手术中要准确复位骨折端,通过远端和近端的交锁螺钉来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等情况。
2.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一些复杂的股骨干骨折,如多段骨折等。钢板螺钉内固定能提供坚强的固定,但相对髓内钉来说,对骨膜的剥离较多,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在选择钢板螺钉固定时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类型,如锁定钢板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相对疏松,使用钢板螺钉固定时要注意螺钉的把持力,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老年患者本身血液高凝状态,股骨干骨折后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无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早期康复都很重要。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等长收缩,儿童和成人都可进行,但儿童肌肉力量较弱,要循序渐进。对于牵引治疗的患者,在牵引期间也可进行邻近关节的活动,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防止关节僵硬。
2.中期康复:一般在骨折后2-3周开始,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主动和被动活动,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同时可开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通过拐杖等辅助器具逐渐增加患肢的负重重量,但要注意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度有所不同,儿童康复潜力大,但也要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成人康复要注重功能的全面恢复。
3.后期康复:骨折临床愈合后,要加强患肢的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可进行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通过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使患肢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对于老年患者,后期康复要注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预防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恢复自信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感染:无论是手术切口感染还是针道感染等,都要重视预防。对于手术患者,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及时处理。对于牵引针道感染,要定期消毒针道,保持清洁。儿童皮肤抗感染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针道护理。一旦发生感染,要根据感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轻度感染可局部换药等,严重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治疗。
2.深静脉血栓:股骨干骨折患者由于创伤、长期制动等因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药物的禁忌证等情况。儿童发生深静脉血栓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忽视,要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等情况,成人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深静脉血栓,如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严格遵循相关治疗规范)。
3.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等处理;对于畸形愈合,要根据畸形的程度和对功能的影响进行相应处理,如严重畸形影响功能时可能需要手术矫正等。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也有发生畸形愈合的可能,要密切随访,成人则要注重早期正确的治疗和康复,防止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