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手术后的康复锻炼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锻炼分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练习;中期开展膝关节屈伸练习,可借助CPM机;后期强化关节活动度并进行步态、力量恢复练习,康复需考虑个体化差异,定期评估,注重疼痛管理
一、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2周)
1.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目的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患者可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例如,患者仰卧位,伸直膝关节,用力收紧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4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由于骨骼和肌肉发育特点,练习时强度应更轻柔,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和疲劳为宜;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适当增加强度,但也需在可耐受范围内。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进行锻炼,避免因锻炼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同时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患者用力勾脚尖,使脚背尽量向上勾起,保持5秒,然后用力绷脚尖,使脚趾尽量向下伸展,保持5秒,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踝关节活动有助于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幅度可有所不同,儿童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造成损伤,成年人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幅度。
二、中期康复锻炼(术后2-6周)
1.膝关节屈伸练习
在医生允许下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小范围屈伸活动。可采用卧位抬腿的方法,患者仰卧位,伸直患侧下肢,缓慢抬起,使膝关节屈曲30°-40°左右,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活动范围增加要更缓慢,避免引起关节疼痛和损伤。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锻炼时要注意心率变化,若出现心率过快等不适要立即停止锻炼。
也可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活动范围和速度,一般从0°-30°开始,逐渐增加,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对于儿童患者,使用CPM机时要密切观察其耐受情况,确保设备设置适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三、后期康复锻炼(术后6周以上)
1.关节活动度强化练习
进一步增加膝关节的屈伸幅度,可进行坐位屈膝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侧小腿自然下垂,缓慢用双手按压大腿,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同时家属可在旁边协助,逐渐增加屈曲角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每次保持10-15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较大对膝关节压力大,锻炼时要更加谨慎,可适当减少活动强度和时间。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时要避免剧烈的屈伸动作,防止骨折风险增加。
进行步态训练,患者在平地缓慢行走,开始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保持身体平衡,逐步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儿童在进行步态训练时需要家长在旁密切看护,确保行走安全,防止摔倒。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步态训练要更加注重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更多专业指导。
2.力量恢复练习
进行靠墙静蹲练习,患者背部靠墙,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保持这个姿势,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保持时间,开始可从3-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年轻且恢复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难度,而老年患者要根据关节耐受情况调整保持时间。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靠墙静蹲时要注意血压变化,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姿势导致血压波动过大。
进行腿部抗阻练习,可使用弹力带进行,将弹力带一端固定,患侧下肢用力拉动弹力带进行屈伸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弹力带的阻力要根据自身力量情况选择,儿童要使用适合儿童力量的小阻力弹力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
四、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1.个体化差异
每个患者的髌骨骨折情况不同,如骨折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等,康复锻炼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粉碎性骨折患者康复锻炼开始时间可能相对较晚,活动范围增加要更缓慢;而简单骨折患者康复锻炼可适当提前进行。对于女性患者,在康复锻炼中要考虑到生理期等特殊情况对身体的影响,适当调整锻炼强度。
2.定期评估
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康复锻炼方案。如骨折愈合较慢时,要适当减少关节活动度和力量练习的强度和幅度;若骨折愈合良好,则可逐步增加锻炼强度。对于长期卧床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康复进展和身体整体状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3.疼痛管理
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要及时调整锻炼方式和强度。轻微疼痛可通过调整姿势、减少活动幅度等方式缓解;若疼痛较剧烈且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排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关注其对疼痛的表达,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避免因疼痛影响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