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骨骨折该怎么治疗
手掌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不同情况适用不同治疗方式,儿童、老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有各自注意要点,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或轻度移位骨折,方法为复位和固定;手术治疗用于严重移位、开放性骨折等,方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治疗分固定期间和拆除固定后,早期进行手指活动和肌肉收缩,后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儿童要观察血运、协助训练和保证营养,老年人康复训练温和、注意防摔倒和补充营养及关注心理,特殊病史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注意对心血管影响。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手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比如儿童的手掌骨骨折,若骨折端移位不明显,多优先考虑保守治疗。一般来说,骨折断端移位小于2mm且不影响手部功能的情况较适合保守治疗。
2.具体方法
复位:医生会通过手法复位,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复位时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借助X光等影像设备进行精准操作,以确保复位效果。
固定:复位后通常会使用外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小夹板、石膏托等。固定的目的是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例如使用石膏托固定时,要确保石膏托的松紧度合适,既不能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但具体时间会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进行调整。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折愈合进展。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严重移位骨折:当手掌骨骨折移位明显,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mm,或骨折累及关节面,影响手部关节功能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手掌骨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会影响手部的屈伸、抓握等功能,这种情况就需要手术干预。
开放性骨折:手掌受到外伤导致骨折同时皮肤破裂,即开放性骨折,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以清创、修复受损组织并固定骨折端,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手术方式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使用钢板、钢针等内固定材料进行固定。内固定材料可以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例如使用微型钢板固定手掌骨骨折,这种固定方式相对稳定,能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条件。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术后需要进行伤口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手指活动:在骨折固定后,患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通过手指的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每小时进行3-5次手指的屈伸动作,每次屈伸幅度尽可能达到最大,但要避免引起疼痛加剧。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协助进行手指活动,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肌肉收缩:进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这样可以保持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比如手掌肌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关节活动度训练: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拆除外固定装置后,需要进行手部关节的主动活动度训练。通过逐步增加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可以借助康复器材,如手指康复训练器等进行辅助训练。例如进行手指的握拳-伸展训练,每天训练3-4次,每次训练15-20分钟,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度。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的进一步愈合,可以进行手部力量训练。比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从较轻的阻力开始,逐渐增加阻力。同时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抓握物体、捏取小物件等,以恢复手部的实际功能。力量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要点
1.儿童:儿童手掌骨骨折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手指的血运情况,如手指的颜色、温度等。因为儿童的骨骼可塑性较强,但在康复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家长要协助并监督儿童进行手指活动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足够的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
2.老年人:老年人手掌骨骨折后,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摔倒等情况,防止再次受伤。同时,老年人的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饮食上要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并且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鼓励老年人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骨折的恢复和手部功能的改善。
3.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手掌骨骨折后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骨折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手术或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手术时要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保守治疗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