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性腱鞘炎是什么病
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弹响指”,是因腱鞘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病因包括慢性劳损、先天性因素、年龄性别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症状有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和肿胀;诊断靠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必要时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和手术,保守治疗有休息、物理治疗、支具固定和药物治疗,手术则切开狭窄腱鞘;不同人群如中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职业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正确姿势、合理安排工作休息、加强锻炼和注意保暖。
一、狭窄性腱鞘炎的定义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腱鞘疾病,又称“扳机指”“弹响指”,是由于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具有保护和润滑肌腱的作用。当频繁活动或长期用力使用手指、手腕等部位时,肌腱与腱鞘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腱鞘出现充血、水肿、增厚等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腱鞘狭窄,限制肌腱的正常滑动,产生相应的症状。
二、狭窄性腱鞘炎的病因
1.慢性劳损:是最常见的病因。如长期从事打字、乐器演奏、手工编织等需要频繁使用手指和手腕的工作,使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容易引发狭窄性腱鞘炎。
2.先天性因素:部分儿童出现狭窄性腱鞘炎可能与先天性腱鞘发育异常有关,出生时就存在腱鞘狭窄的情况。
3.年龄与性别:本病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从事家务劳动较多,手指和手腕活动频繁有关。
4.其他因素: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累及腱鞘,增加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风险。此外,外伤、感染等也可能诱发该病。
三、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
1.疼痛:患病部位通常会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在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2.压痛:在腱鞘所在部位可出现明显的压痛,尤其是在关节的掌侧。
3.活动受限:手指或手腕的活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表现为屈伸困难,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卡顿或弹响现象,严重时手指无法主动伸直或屈曲,需用另一只手帮助才能完成动作。
4.肿胀:部分患者的患病部位可能会出现轻度肿胀,可摸到结节状隆起。
四、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
医生一般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结合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在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观察患者手指或手腕的活动情况,检查是否有压痛、弹响、卡顿等体征。此外,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腱鞘的病变情况。
五、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
1.保守治疗
休息:减少患病部位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让肌腱和腱鞘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是治疗的基础。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支具固定:使用支具或夹板将患病的手指或手腕固定在功能位,限制其活动,减轻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有助于炎症的消退。
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也可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和局部麻醉药进行封闭治疗,能迅速缓解症状,但注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肌腱断裂等并发症。
2.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对肌腱的压迫,恢复肌腱的正常滑动。手术效果通常较好,但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手指或手腕功能的恢复。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病情。同时,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腱鞘的影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次损伤。
2.儿童:儿童狭窄性腱鞘炎多为先天性,一般在1-2岁时逐渐出现症状。如果症状较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按摩等。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组织。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手术治疗,以免影响手指的正常发育。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时要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尽量采用物理治疗和休息等保守方法缓解症状。如果必须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
4.职业人群:如打字员、乐器演奏者等,要注意调整工作姿势和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指和手腕。工作间隙应适当休息,进行手部和腕部的放松活动。同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如人体工程学键盘、鼠标等,减少手部的疲劳。
七、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的姿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手部和腕部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下,减少肌腱与腱鞘的摩擦。
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时休息,活动手指和手腕,缓解肌肉疲劳。
3.加强锻炼:进行适当的手部和腕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
4.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能会加重腱鞘炎的症状,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手部保暖,可佩戴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