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的弯腿训练分早期(术后1-2周)、中期(术后2-6周)、后期(术后6周以上)阶段,早期有被动弯腿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中期有主动辅助弯腿和直腿抬高配合弯腿训练;后期有主动弯腿和步态结合弯腿训练,训练需循序渐进,依骨折愈合及自身状况调整强度角度,关注膝关节反应,不适即停并咨询医生
一、早期阶段(术后1-2周)
1.被动弯腿训练
此阶段骨折处尚处于初步修复阶段,患者自身肌肉力量较弱,需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下进行被动弯腿。医护人员或家属可轻柔握住患者小腿,缓慢、平稳地将膝关节向屈曲方向移动,每次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可耐受为准,一般每次弯曲角度可从5°-10°开始,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约5-10分钟。这是因为早期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粘连,同时避免患者自身用力不当导致骨折端移位等不良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稍差,在进行被动弯腿时动作要更加轻柔缓慢;而年轻患者则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幅度,但也需在安全范围内。
2.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在进行弯腿训练前后,可进行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患者尽量伸直膝关节,然后用力收紧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再放松,重复10-15次;腓肠肌等长收缩时,患者尽量勾起脚尖,用力收紧腓肠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在不引起骨折端明显活动的情况下,维持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为后期主动弯腿训练提供基础力量支持。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情况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和肌肉恢复,在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血糖稳定,若血糖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肌肉收缩的效果和恢复进程,需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二、中期阶段(术后2-6周)
1.主动辅助弯腿训练
随着骨折处初步稳定,患者可逐渐进行主动辅助弯腿训练。患者可坐在床边,将患肢自然下垂,然后利用健侧腿的力量辅助患侧腿进行弯腿动作,或者使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进行助力。主动辅助弯腿时,患者要尽量发挥自身患侧腿的主动收缩力量,辅助工具仅起到助力作用,每次弯曲角度可逐渐增加,如从10°-15°开始,逐渐增加到30°-40°,每天可进行3-5次,每次训练持续10-15分钟。对于肥胖患者,由于体重较大,膝关节承受的压力相对较高,在进行主动辅助弯腿时要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和角度,避免过度增加膝关节负担导致损伤。可适当减少每次训练的角度增加幅度,延长训练间隔时间,以患者膝关节不出现明显疼痛和肿胀为度。
2.直腿抬高训练配合弯腿
在进行弯腿训练的同时,可配合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将患肢伸直,缓慢抬高,使下肢与床面成30°-45°角,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然后再进行弯腿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可以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而股四头肌力量的增强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膝关节的活动,在弯腿时能提供更稳定的支持。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直腿抬高和弯腿训练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训练前最好先测量血压,保持血压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进行训练,若训练中出现头晕、头痛等血压波动相关症状,应立即停止训练。
三、后期阶段(术后6周以上)
1.主动弯腿训练
当骨折处达到一定的愈合程度后,患者可进行完全主动的弯腿训练。患者可坐在椅子上,将患肢放在另一张椅子上,然后通过自身腿部肌肉的收缩力量,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每次可尝试增加5°-10°,直到达到最大耐受角度,每天可进行4-6次,每次训练持续15-20分钟。例如,从40°开始,逐渐增加到60°、70°等。对于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快角度增加的速度,但仍要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原则。而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在进行主动弯腿训练时,要注意训练强度和时间的控制,因为长时间或过度的弯腿训练可能会导致心肺负荷增加,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所以要根据自身心肺功能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如缩短每次训练时间或减少训练次数。
2.步态训练结合弯腿
在主动弯腿训练的基础上,可结合步态训练。患者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缓慢的行走训练,在行走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屈曲和伸展动作,模仿正常的步态。开始时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工具保持平衡,逐步增加行走的距离和速度。步态训练不仅可以进一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度,还能增强下肢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使患者更好地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在进行步态训练时要特别注意地面的防滑情况,避免摔倒导致再次损伤,同时要注意行走时的步伐不宜过大,避免膝关节承受过大的冲击力,可穿着合适的防滑鞋进行训练,以确保训练安全。
总之,胫骨平台骨折的弯腿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患者自身身体状况逐步调整训练强度和角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膝关节的反应,如有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