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肠息肉

来源:民福康

大肠息肉是大肠内所有向肠腔突出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发病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有年轻化趋势,病因与生活方式、遗传、肠道慢性炎症有关,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结肠镜等,治疗需据情况切除,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预防

一、大肠息肉的定义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它可发生在大肠的任何部位,从病理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二、大肠息肉的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一般来说,50岁以上人群发生大肠息肉的几率相对较高,但近年来也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比如年轻人不良的饮食结构(高油脂、低纤维饮食等)、缺乏运动等。

性别因素:在一般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大肠息肉的发病几率并没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某些特定类型息肉的发病情况上可能存在一定细微差别,不过总体差异不构成主要的发病区分依据。

三、大肠息肉的病因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是大肠息肉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过多食用油炸食品、红肉等,会使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影响肠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增加息肉发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对预防大肠息肉有一定保护作用。

吸烟与饮酒:吸烟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黏膜的正常功能,增加肠道炎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可能促进息肉形成。过量饮酒也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肠道的自我修复机制,与大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会显著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布满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乎100%会发展为结肠癌。此外,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也与大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这类患者的大肠息肉发生和癌变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肠道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从而增加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炎症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促使息肉形成。

四、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很多大肠息肉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结肠镜检查等情况时被发现。这是因为息肉较小时,对肠道的正常功能影响不大,不会引起明显的腹痛、腹泻、便血等表现。

出现相关症状时的表现

便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血症状,一般为大便表面带血,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在大便潜血试验中发现阳性结果。如果息肉较大,表面发生糜烂、溃疡等情况,可能会出现较大量的便血。

肠道刺激症状:当息肉刺激肠道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如腹痛多为隐痛、胀痛,腹泻可为稀便等,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

肠梗阻表现:当大肠息肉较大或多发时,可能会引起肠套叠或导致肠腔狭窄,从而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五、大肠息肉的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清晰地发现大肠内的息肉,还可以对息肉进行活检,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这对于判断息肉的性质(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至关重要。在进行结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以保证肠道清洁,便于观察。

钡剂灌肠检查:可以发现较大的息肉,但对于较小的息肉容易漏诊,一般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钡剂灌肠是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肠道内的充盈缺损等情况来间接判断息肉的存在。

病理检查:对结肠镜下取的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大肠息肉性质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息肉是腺瘤性还是非腺瘤性,是良性还是有恶变倾向等,例如腺瘤性息肉根据其绒毛成分的多少又分为不同的级别,绒毛成分越多,恶变的风险越高。

六、大肠息肉的治疗及预防

治疗:一旦发现大肠息肉,通常需要进行治疗。对于较小的息肉(一般直径小于1厘米的良性息肉),可以通过结肠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术,如高频电切术、圈套器切除术等;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怀疑有恶变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部分肠道组织。

预防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戒烟限酒;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合适的体重,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大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定期筛查: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大肠息肉家族史、肠道慢性炎症病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等筛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降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而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筛查。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主要是指患者大肠黏膜上长出的赘生物,好发于结直肠部位。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肠息肉手术住院几天
王丹 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住院时间通常为3-7天,具体因人而异。 肠息肉手术住院时长受多重因素影响。如果息肉直径<5mm且数量少,采用内镜下切除术,术后观察1-2天无异常即可出院;如果息肉>20mm或为广基型,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住院5-7天监测出血风险。 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因术后感染或心
肠息肉0.8cm严重吗
曾纪晓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肠息肉0.8cm通常不严重,但也需要引起重视。 息肉的大小是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0.8cm的息肉相对较小,但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形态、数量和位置等特征。有些肠息肉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便血、腹痛、腹泻等不适。如果息肉引起了明显症状,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处理。肠息肉有多种
单发结肠息肉严重吗
曾纪晓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单发结肠息肉多数不严重,但需关注其大小和病理类型。 单发结肠息肉指肠道内单个隆起性病变,多数为良性,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直径较小(<1厘米)时恶变风险低。但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尤其直径超过2厘米,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恶变可能性增加。 发现后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避免长期存在引发癌变。术后需定期复
肠息肉能自己消失吗
罗建飞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肠息肉一般不能自己消失。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一旦形成,通常不会自行消失,且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变风险,需及时治疗。炎性息肉多由肠道慢性炎症引起,如果能有效控制炎症,部分炎性息肉可能缩小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
做完肠息肉手术后多久能吃饭
夏泽锋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判断术后进食时间,需结合手术方式及患者恢复情况。 肠息肉手术后的进食时间,取决于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状态。如果为内镜下切除,创伤较小,通常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饮食,24-48小时过渡到半流质,3-5天恢复正常饮食。 如果息肉较大、采用黏膜切除术或存在出血风险,需禁食24-72小时,待确认无出血、腹
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好
陈远光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后饮食需要根据时间安排,例如术后初期流食为主、过渡期半流食、恢复期清淡软食等。 1.术后初期流食为主 选择米汤、藕粉、蔬菜汁等易消化、无渣的流食,减轻肠道负担,避免刺激手术部位。 2.过渡期半流食 逐步添加粥、软面条、蒸蛋羹等半流食,确保食物细软、少油,可搭配少量嫩豆腐、鱼肉泥补充蛋白质。
乙状结肠息肉0.4cm严重吗
刘正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三甲
乙状结肠息肉0.4cm是否严重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从大小看,0.4cm相对较小,但息肉性质才是关键。若为增生性息肉,大多为良性,癌变风险低,一般不太严重;若是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存在一定癌变可能,需高度重视。此外,息肉数量、患者年龄、家族病史等因素也会影响其严重程度。 发现乙状结肠息肉后
肠息肉手术后要休息几天能正常活动
丁印鲁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后休息时间因手术方式而异,一般1-2周可正常活动。 如果为肠镜下切除(直径<1cm,数量少),术后1-3天可轻度活动,1周左右恢复正常活动。如果息肉较大(>2cm)或采用腹腔镜手术,创伤稍大,需休息2周,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负重)。 术后初期活动易引发创面出血,故1周内忌剧烈运动。恢复期
增生性肠息肉能自愈吗
姜雨刚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增生性肠息肉通常不能自愈,需通过医学手段干预以控制病情发展。 增生性肠息肉是肠黏膜细胞在慢性炎症、遗传或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刺激下异常增生的结果,其病理本质为细胞增殖失控形成的良性肿瘤样病变。由于人体缺乏自行逆转异常细胞增生的机制,息肉一旦形成便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消失。若未及时处理,息肉可能持续增大并
哪些人易患肠息肉
秦震声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大肠息肉与每个人的基因型有关系,比如一些患者的近亲患有大肠息肉,那么这类人群患有大肠息肉的几率会比较高。其次,红肉的摄入量过高、纤维素摄入相对缺乏、生活的不规律、长期频繁熬夜的人群,发生大肠息肉的几率相对于其他人群来说会比较高。
肠息肉和痔疮有什么不同
郭卫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和痔疮从发病原因来说完全不一样,息肉实际上是直肠粘膜所生发出的赘生物,息肉生发原理是由直肠粘膜细胞增生形成,而痔疮是由静脉团迂曲形成。直肠息肉和痔疮治疗也完全不同,直肠息肉实际上只需要把息肉从根部切除就可以,但是痔疮治疗方法就跟息肉完全不同,痔疮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
肠息肉能变为结肠癌吗
白雪峰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甲
首先先明确什么是结肠的息肉,息肉就是肠道内黏膜突起的任何病变,息肉中有很多,包括腺瘤性的、增生性的、错构瘤性的,好多种息肉。其中占80%的肠道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而这部分腺瘤性息肉是容易恶变的,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是最高的。有统计,现在接触的80%左右的结肠癌和直肠癌,都是与腺瘤,也就是息肉恶变相关的。所以应该对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给
体检中发现肠息肉需要进一步治疗吗
邢加迪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三甲
体检中发现肠息肉,可以选择内镜或手术的方式进行切除,因为息肉也是有恶变倾向的,如果在内镜检查中发现了肠道有息肉,比较小的息肉,可能在做肠镜的同时切除掉,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早期的恶变。如果是比较大的息肉、腺瘤,通过内镜的方式无法去进行切除,可能此时需要常规的手术方式来切除,也要进行病理检查,判断有无早期癌变的倾向。如果有恶变的倾向,可能需要
肠息肉0.3cm严重不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一般结肠息肉结肠息肉0.3cm不严重。但是目前只根据息肉直径,不能确诊病情严重程度,建议定期复查如果长时间观察息肉生长缓慢,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考虑问题不大。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血等临床表现,息肉生长速度比较快,病情就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肠息肉手术后多久可以正常饮食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肠息肉手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病情以及手术方式来判断。如果肠息肉数量较少,体积较小,在肠镜下直接手术切除,一般患者创伤较小,在一天后就可以进食少量半流质软食。三到四天后,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发生,可以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如果肠息肉数量较多,或者通过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恢复时间要需要更长一些。
肠息肉怎么回事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是从直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以及其它化生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赘生物等。直肠息肉病因并不明确,可能和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较小可能没有症状,多在肠镜检查时发现。如果息肉较大,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血等症状。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