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有多种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乏力(能量代谢紊乱致活动易疲惫)和发热(可能因免疫紊乱及合并感染);消化系统症状有食欲减退(胆汁分泌少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和恶心、呕吐(胃肠淤血水肿及毒素积聚刺激胃肠);黄疸相关症状为皮肤、巩膜黄染(胆红素代谢异常致浓度升高)和尿色加深(胆红素经肾代谢使尿色加深);出血倾向相关症状是皮肤瘀点、瘀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致凝血障碍)和鼻出血、牙龈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致血管破裂不易凝血);神经系统症状有肝性脑病早期表现(毒性物质蓄积影响神经功能)和扑翼样震颤(中枢神经功能紊乱致不自主运动)。
一、全身症状
1.乏力
肝功能衰竭时,肝脏代谢、解毒等功能严重受损,身体能量代谢紊乱。无论儿童、成人,男性或女性,都会出现明显乏力感,即使是轻微活动也会感觉疲惫不堪。例如,成人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家务劳动,在肝功能衰竭时会感到力不从心;儿童则表现为活动减少,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嗜睡、不愿玩耍。这是因为肝脏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代谢,肝功能衰竭影响糖代谢后,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导致乏力。
2.发热
部分肝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其原因可能与肝脏功能受损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以及可能合并的感染有关。在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肝功能衰竭时更容易合并感染从而出现发热;对于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肝功能衰竭时发热可能提示合并了细菌或病毒等感染。一般体温可在37.5℃-38.5℃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更高。
二、消化系统症状
1.食欲减退
几乎所有肝功能衰竭患者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于成人来说,看到食物没有食欲,食量明显减少;儿童则表现为奶量减少(婴幼儿)或对饭菜不感兴趣。例如,原本喜欢吃的食物现在闻到气味就不想吃,这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消化液分泌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恶心、呕吐
肝功能衰竭时,胃肠道淤血、水肿,加上肝脏解毒功能下降,体内毒素积聚,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成人可能频繁出现恶心,随后呕吐胃内容物;儿童可能表现为吐奶(婴幼儿)或拒绝进食后出现呕吐。这种情况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往往会加重,因为油腻食物需要更多胆汁消化,而肝功能衰竭患者胆汁分泌不足,进一步加重胃肠道不适。
三、黄疸相关症状
1.皮肤、巩膜黄染
这是肝功能衰竭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可从轻度的皮肤微黄逐渐发展到重度的全身皮肤深黄。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不同,儿童黄疸可能先从面部开始出现黄染,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成人则可能先从眼白开始发黄,然后波及全身皮肤。黄疸程度往往反映了肝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黄疸越深,通常提示肝功能损害越严重。
2.尿色加深
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后,经过肾脏代谢,会使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尿色加深,可呈浓茶色或酱油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例如,成人尿液颜色明显变深,像浓茶一样;儿童的尿布被尿液染成黄色且颜色较深。尿色加深也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观察尿色可以初步判断胆红素代谢情况以及肝功能衰竭的大致状况。
四、出血倾向相关症状
1.皮肤瘀点、瘀斑
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在皮肤表面会出现瘀点、瘀斑,这是由于血管内的血液容易渗出到皮肤下。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由于儿童活动量大,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出现瘀点、瘀斑;成人也会在皮肤受到轻微碰撞后出现瘀点、瘀斑。例如,儿童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到桌子,皮肤就会出现小的瘀点;成人刷牙时牙龈出血后,面部可能会出现瘀斑等。
2.鼻出血、牙龈出血
鼻腔和牙龈部位的血管丰富,凝血功能障碍时容易出现鼻出血和牙龈出血。成人可能经常出现鼻出血,尤其是在干燥季节或用力擤鼻时;儿童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止。这是因为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血管破裂后不易凝血,从而频繁出现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症状。
五、神经系统症状
1.肝性脑病早期表现
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的,可能会出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如成人可能出现性格改变,原本开朗的人变得抑郁,原本内向的人变得烦躁不安;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时,肝脏不能有效解毒,体内的毒性物质如氨等不能及时代谢清除,进入脑组织影响神经功能。随着病情进展,肝性脑病会逐渐加重,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
2.扑翼样震颤
部分肝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扑翼样震颤。让患者伸出双手,平放时可见手部出现不规则的颤动,类似鸟扑翼的动作。这也是肝性脑病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不自主运动。在成人中较为常见,儿童相对较少出现,但也有个别情况。扑翼样震颤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已经存在较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和神经系统受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