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怎么回事
慢性肝炎是病程超6个月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自身免疫、药物毒物、代谢异常等,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及不同病因特点,体征可有肝脾相关表现,诊断靠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抗病毒、免疫调节等针对病因治疗,预后因病因而异,可通过疫苗接种、避免高危行为、合理用药、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一、慢性肝炎的定义
慢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自身免疫、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脏炎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常见病因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后,病毒持续复制可导致慢性肝炎。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地区,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约为5%-6%。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我国HCV感染者约有1000万。HCV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毒品等途径传播,感染后约50%-85%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约占70%-80%,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和40-60岁两个年龄段。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持续存在。
3.药物或毒物: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异烟肼、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等,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进而发展为慢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也是常见病因,酒精性肝病中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慢性肝炎,男性长期饮酒超过40g/d(女性超过20g/d),持续5年以上易患酒精性肝病。
4.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肥胖人群中约有20%-30%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肥胖率的上升,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一般症状: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较重者可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
不同病因表现特点:乙型、丙型肝炎慢性期可能有肝区隐痛;自身免疫性肝炎除上述症状外,可能有发热、关节痛等自身免疫表现;药物性肝炎有明确的用药史,可能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症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肝大。
2.体征:慢性肝炎患者可能有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偏硬,部分患者可有脾大。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ALT和AST升高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黄疸或胆汁淤积,白蛋白降低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病毒学检查:HBV感染需检测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定量;HCV感染需检测抗HCV和HCVRNA定量,HBVDNA定量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HCVRNA定量可反映丙肝病毒复制情况。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需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等自身抗体。
代谢指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需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等。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弥漫性病变、有无肝硬化、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CT或MRI:对于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等有一定价值,尤其是CT增强扫描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
1.抗病毒治疗
乙肝抗病毒:对于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符合抗病毒指征时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类药物。
丙肝抗病毒: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已广泛应用,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可有效清除丙肝病毒,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免疫调节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也可联合使用硫唑嘌呤等药物。
3.针对病因的其他治疗:药物性肝炎需停用可疑药物;酒精性肝炎需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需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增加运动等,部分患者可使病情得到改善。
六、预后与预防
1.预后
不同病因预后:乙型、丙型肝炎经过规范治疗,部分患者可控制病情,但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自身免疫性肝炎经规范治疗,病情可得到控制,但易复发。药物性肝炎如能及时停用可疑药物,预后较好;酒精性肝炎如能早期戒酒,部分患者可逆转,但若已发展为肝硬化,则预后较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如能有效控制代谢异常,预后相对较好,但若进展为肝硬化,预后也不佳。
2.预防
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及高危人群也应接种。
避免高危行为:预防丙型肝炎应避免不安全注射、非法采血等,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避免不洁性行为预防乙肝、丙肝传播。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肝毒性药物,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量饮酒,适量运动,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