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出现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肝性脑病有神经精神症状、运动和反射异常、智能障碍及其他表现等多方面表现。神经精神症状分轻微肝性脑病及一至四期表现;运动和反射异常包括扑翼样震颤、肌张力改变、病理反射;智能障碍有智力测试异常和定向力障碍;其他表现有脑电图改变、视觉诱发电位异常,各表现对肝性脑病的诊断、病情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一、神经精神症状
1.轻微肝性脑病: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在进行心理智能测试、诱发电位等检查时可发现异常,此阶段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一般不受明显影响,多因肝脏基础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其发生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代谢紊乱,影响神经传导等多因素相关,尤其对于有慢性肝病基础的人群,需警惕该阶段的存在,早期发现有助于及时干预肝脏功能。
2.一期(前驱期):主要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神经系统体征可有扑翼样震颤,此阶段患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年龄较大、本身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若家属未密切观察可能延误病情,此期脑电图多数正常,主要是由于肝脏代谢废物清除障碍,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所致。
3.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例如对时间、地点、人物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等,患者扑翼样震颤存在,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此期患者神经精神症状进一步加重,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影响较大,对于有肝病病史的人群,当出现上述症状变化时需高度警惕肝性脑病的进展。
4.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此期患者需要家人更多的照顾,由于长期昏睡,可能会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较差,更需加强护理。
5.四期(昏迷期):患者完全昏迷,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脑电图明显异常,此期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可能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对于任何人群出现此期表现,都提示病情极其严重,需积极抢救。
二、运动和反射异常
1.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较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其发生机制与基底节病变及小脑性共济失调有关,在肝性脑病不同阶段出现的频率和明显程度有所不同,一期时可能较轻,三期时较为明显,该体征对于肝性脑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2.肌张力改变:二期及以上阶段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肌肉紧张度增加,腱反射亢进等,这与大脑功能紊乱影响神经对肌肉的调控有关,不同患者由于基础肝病的严重程度、个体差异等因素,肌张力改变的程度有所不同,老年患者本身肌肉力量和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肝性脑病时肌张力改变可能更易导致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3.病理反射:三期时锥体束征常呈阳性,如巴宾斯基征等,是由于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对锥体束的抑制作用减弱所致,病理反射的出现提示大脑神经传导通路可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对于有肝病基础的患者,出现病理反射需高度重视肝性脑病的可能,尤其是合并有其他神经系统基础疾病风险的人群,更要密切观察神经反射变化。
三、智能障碍
1.智力测试异常:在轻微肝性脑病阶段,通过数字连接试验、符号数字测试等智力测试可发现患者存在智力减退,表现为完成测试的时间延长、错误增多等,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后,体内毒性物质蓄积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干扰了神经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对于从事需要较高智力活动的人群,如知识分子等,患肝性脑病时智能障碍可能更早影响其工作能力,而老年患者本身智力有一定减退趋势,肝性脑病时可能加重这种智能方面的问题。
2.定向力障碍:在二期及以上阶段,患者出现定向力障碍,包括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障碍,例如不知道今天是几号、身处何地、不认识家人等,这是大脑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况的认知功能出现紊乱,与肝脏代谢产物影响大脑的高级认知中枢有关,对于有基础肝病且生活环境有变化的患者,如从熟悉的环境转到陌生环境时,定向力障碍可能更易被察觉,需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环境管理和安全防护。
四、其他表现
1.脑电图改变:不同阶段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有特征性变化,前驱期脑电图多数正常,昏迷前期到昏迷期脑电图逐渐出现异常,表现为节律变慢,出现δ波等,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辅助诊断肝性脑病以及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怀疑肝性脑病的患者,脑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脑电图改变可提供重要依据。
2.视觉诱发电位异常:肝性脑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可出现潜伏期延长等异常,反映了大脑视觉传导通路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对于早期发现轻微肝性脑病可能有一定帮助,特别是对于一些不能配合进行心理智能测试的患者,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估手段,在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