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和乙肝有区别吗
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病因多样,包括病毒、化学物质、药物、自身免疫、酒精等,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二者在病因、诊断检测指标、治疗原则、预后预防上有差异。肝炎病因广泛,诊断综合多项检查,治疗针对病因;乙肝特定病因是乙肝病毒,靠乙肝病毒标志物等诊断,治疗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乙肝主要靠接种疫苗等。
一、定义与范畴
1.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肝炎的病因多样,涵盖了不同的致病因子作用途径。例如病毒性肝炎中除了乙肝病毒引发的乙肝外,还有甲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引起的肝炎;药物性肝炎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肝脏炎症;酒精性肝炎则是长期大量饮酒造成肝脏损伤等情况。
2.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它属于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特定类型,其致病病原体明确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在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等方面有其特异性。
二、病因差异
1.肝炎:病因广泛,除了乙肝病毒外,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还有如戊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等病毒性病因;化学物质中毒,像四氯化碳等化学毒物可损伤肝脏引发肝炎;药物性因素,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从而导致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脏组织引起炎症;酒精性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使得肝脏持续受到酒精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发酒精性肝炎等。
2.乙肝:特定病因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病毒侵入人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肝脏炎症损伤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母亲乙肝病毒阳性可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传给婴儿)、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且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医疗器械等)、性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等。
三、诊断与检测指标
1.肝炎:诊断时需要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多项实验室检查等。一般会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还有胆红素等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的指标;病原学检查根据不同病因的肝炎会有针对性检测,比如怀疑甲肝会检测甲肝抗体,怀疑丙肝检测丙肝抗体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辅助判断肝脏形态结构等变化情况。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炎在这些检测指标的具体异常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但总体是围绕肝脏功能、病原体存在证据等方面进行判断。
2.乙肝:诊断主要依靠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同时也会结合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等,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能反映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等情况,这些指标对于判断乙肝感染状态(如大三阳、小三阳等不同亚型)、病情严重程度、传染性强弱等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1.肝炎:治疗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若是病毒性肝炎,根据不同病毒类型有不同治疗策略,比如丙肝现在有直接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清除病毒;药物性肝炎需停用相关可疑药物,然后进行护肝等对症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等;酒精性肝炎首要措施是戒酒,同时进行护肝、纠正营养不良等治疗;对于一些由中毒因素引起的肝炎则需进行解毒等针对性治疗。
2.乙肝: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治疗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类,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可抑制乙肝病毒逆转录过程,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类药物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等多种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但使用有一定禁忌证和不良反应需要评估。
五、预后与预防
1.肝炎:不同类型肝炎预后不同。急性病毒性肝炎如甲肝等大多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治疗可完全康复;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部分患者可能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在及时去除病因并规范治疗后部分可恢复较好,但若病情迁延不愈也可能有不良预后。预防方面要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措施,如预防病毒性肝炎要接种相应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等),避免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戒酒或适量饮酒避免酒精性肝炎等。
2.乙肝: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是否及时规范等有关。及时规范治疗的乙肝患者可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若病情延误,发展到肝硬化、肝癌等阶段则预后相对较差。预防乙肝主要是接种乙肝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接种疫苗使人体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从而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在生活中要避免高危的传播途径,如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对于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要进行母婴阻断措施,降低婴儿感染乙肝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