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以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有疼痛、肿胀等临床表现,有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非药物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减轻体重、辅助器具使用和物理治疗等。
一、定义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和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也可发生于中青年人,其发病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软骨退变:膝关节软骨长期受到磨损、压力等因素影响,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逐渐退变、变薄、破裂甚至脱落。例如,随着年龄增长,软骨的营养供应相对不足,且软骨细胞的代谢功能逐渐减退,使得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退变。
2.骨质增生:关节软骨退变后,关节边缘的软骨下骨发生代偿性增生,形成骨质增生,即通常所说的骨赘。这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机制,但增生的骨赘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炎症反应。
3.滑膜炎症:关节内的滑膜受到退变软骨、骨赘等刺激,发生炎症反应,滑膜分泌增多,导致关节腔积液,进一步加重关节的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多为轻至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活动时明显加重,甚至休息时也会疼痛。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周围,可伴有膝关节深处的疼痛。例如,上下楼梯、下蹲、久坐站起时疼痛往往加剧。
2.肿胀:膝关节可出现肿胀,急性炎症期肿胀较为明显,可因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等原因导致。肿胀时膝关节外观可表现为膨隆,皮肤温度可能轻度升高。
3.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止后,膝关节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一般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30分钟。但病情严重时,僵硬感可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日常活动。
4.活动受限:由于疼痛、肿胀、关节结构改变等原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不能完全伸直或弯曲到正常角度,影响行走、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例如,患者可能出现跛行,行走距离受限。
5.关节摩擦音:在关节活动时,可听到或感觉到摩擦音或摩擦感,如捻发音等,这是由于软骨破坏、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引起的。
四、危险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软骨的退变、磨损逐渐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一般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增加,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上升。
2.性别: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绝经后女性中更为常见,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雌激素对关节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增加了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3.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加速软骨的磨损,肥胖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人群。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增加约6%。
4.创伤:膝关节曾经受到过骨折、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创伤,会增加日后发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几率。例如,膝关节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软骨磨损加快,容易引发骨关节炎。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相关,家族中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6.职业因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需要频繁屈膝下蹲或长时间站立行走的职业,如矿工、农民、舞蹈演员、教师等,膝关节受到的磨损和压力较大,易患膝关节骨关节炎。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膝关节的肿胀程度、压痛部位、活动范围、有无畸形等。例如,检查膝关节的浮髌试验,以判断是否有关节积液;检查膝关节的内外翻应力试验,评估韧带及关节稳定性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发现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改变。通过X线片可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系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为0级(正常)、Ⅰ级(可疑改变)、Ⅱ级(轻度骨关节炎)、Ⅲ级(中度骨关节炎)、Ⅳ级(重度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滑膜等软组织结构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膝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等具有重要价值,但一般不作为常规的初筛检查。
六、治疗与管理(非药物部分)
1.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关节负担。例如,游泳是一种对膝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适合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平地慢走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但应避免爬山、上下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担的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2.减轻体重: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减轻膝关节的负重,从而延缓病情进展。通过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来逐渐减轻体重,一般建议将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23.9kg/m2)。
3.辅助器具使用:可使用手杖、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膝关节的负重,尤其是对于单侧膝关节病变的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行走能力。还可使用膝关节支具,在必要时限制膝关节的过度活动。
4.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磁疗、超声波治疗等。热敷可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可减轻肿胀和疼痛。物理治疗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