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脓肿到底是什么病
盆腔脓肿是盆腔内组织器官因感染形成的脓肿,多为盆腔炎性疾病严重并发症。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盆腔炎未规范治疗、手术创伤等,高危因素有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症状有全身发热、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症状。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抗感染、手术及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引流、物理治疗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女性、儿童及青少年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规范盆腔手术及增强免疫力。
一、盆腔脓肿的定义
盆腔脓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可发生于男性,是指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如输卵管、卵巢、子宫周围组织等因感染而形成的脓肿。它通常是盆腔炎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由下生殖道感染向上蔓延所致。
二、病因及高危因素
1.病原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厌氧菌、需氧菌、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性传播、生殖道上行感染等途径进入盆腔,引发炎症,若炎症未得到及时控制,就可能形成脓肿。
2.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未得到规范治疗,炎症持续发展,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包裹,形成脓肿。
3.手术及创伤:如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人工流产术等盆腔手术,以及盆腔外伤等,可能破坏盆腔的防御机制,增加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盆腔脓肿。
4.年龄: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发生性传播疾病的风险较高,因此更容易患盆腔炎,进而发展为盆腔脓肿。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发生感染。
5.生活方式:不注意个人卫生,如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等,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此外,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不良性行为习惯也会增加盆腔脓肿的发病风险。
6.病史:有盆腔炎病史、性传播疾病史、阑尾炎等腹腔内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生盆腔脓肿的可能性较大。
三、症状表现
1.全身症状:发热是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体温可高达38℃以上,伴有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障碍等。
2.下腹部疼痛:为主要的局部症状,多为持续性疼痛,常在性交、活动后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坠胀感。
3.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脓性、有异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
4.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脓肿刺激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刺激直肠可导致腹泻、里急后重等消化系统症状。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妇科检查或直肠指诊,可发现子宫及附件区有压痛、增厚,有时可触及包块,包块多有波动感。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也可升高。此外,还可进行阴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的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种类,并指导抗生素的选择。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盆腔内的液性暗区,有助于诊断盆腔脓肿。CT及MRI检查对盆腔脓肿的诊断更准确,能够清晰显示脓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五、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一般需要联合用药,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治疗疗程通常较长,一般为14天左右。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2.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破裂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术、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其他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盆腔脓肿,可采用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引流的方法,将脓液引出,同时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此外,物理治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盆腔脓肿时,治疗需要谨慎,既要控制感染,又要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应严格遵循孕期用药的安全原则,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手术治疗应在充分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后,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进行。
2.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部分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可能对婴儿产生影响。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待停药后一段时间,药物在体内代谢完毕后再恢复哺乳。
3.老年女性: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4.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患盆腔脓肿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治疗应更加谨慎。药物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应尽量选择创伤小的方式,以减少对儿童身体的损害。
七、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经期避免性生活,使用合格的卫生用品。
2.安全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疾病。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避免感染上行蔓延至盆腔。
4.规范进行盆腔手术:手术前应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应加强护理,预防感染。
5.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