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肥大什么意思
下鼻甲肥大多因鼻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等致其水肿、增生体积增大,常见病因有炎症(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长期吸烟、内分泌失调等,临床表现有鼻塞(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流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手术(下鼻甲部分切除、射频消融),预防需积极治鼻部炎症、避过敏原、注意鼻腔卫生、改善生活方式
一、下鼻甲肥大的定义
下鼻甲是鼻腔内的正常结构,下鼻甲肥大多是由于鼻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的下鼻甲黏膜水肿、增生,导致下鼻甲体积增大。从解剖学角度看,下鼻甲属于鼻腔外侧壁的结构,正常情况下对鼻腔通气等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当下鼻甲发生肥大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影响鼻腔的正常功能。
二、常见病因
1.炎症因素
慢性鼻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迁延为慢性鼻炎,炎症长期刺激下鼻甲黏膜,使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导致下鼻甲肥大。例如,有研究发现,慢性鼻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下鼻甲肥大的情况,长期的炎症刺激使得下鼻甲的黏膜下组织增生。
过敏性鼻炎: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如花粉、尘螨等,鼻腔发生过敏反应,鼻黏膜水肿,长期的过敏反应反复刺激下鼻甲,也容易引发下鼻甲肥大。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黏膜持续处于高反应状态,下鼻甲黏膜反复水肿,逐渐出现肥大改变。
2.其他因素
长期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长期以往可引起下鼻甲肥大。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患下鼻甲肥大的概率高于不吸烟者,因为烟草中的成分会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促使下鼻甲黏膜增生肥厚。
内分泌失调:例如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鼻黏膜的状态,导致下鼻甲肥大。在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鼻黏膜对激素变化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下鼻甲肥大的情况;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鼻黏膜也可能出现水肿等改变,进而导致下鼻甲肥大。
三、临床表现
1.鼻塞
单侧或双侧鼻塞:下鼻甲肥大可引起单侧或双侧鼻腔堵塞,单侧鼻塞多见于一侧下鼻甲单独肥大的情况,双侧鼻塞则常见于两侧下鼻甲均肥大时。鼻塞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在特定体位时感觉呼吸不畅,重者可导致张口呼吸。例如,下鼻甲肥大较为严重时,患者平卧时鼻塞会明显加重,而侧卧位时下方的鼻腔堵塞更重,上方鼻腔相对通畅。
鼻塞的间歇性与持续性:慢性单纯性鼻炎引起的下鼻甲肥大,鼻塞多为间歇性,白天、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时鼻塞加重;而慢性肥厚性鼻炎导致的下鼻甲肥大,鼻塞多为持续性。
2.流涕:下鼻甲肥大时,可刺激鼻黏膜分泌增多,出现流涕症状,鼻涕可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如果合并有鼻窦炎,鼻涕可能会增多且性状改变更明显,呈现脓性。
3.嗅觉减退:由于鼻腔通气不畅,气味分子难以到达嗅区黏膜,从而导致嗅觉减退。长期下鼻甲肥大导致嗅觉减退的患者,可能会逐渐适应这种情况,但一旦鼻腔通气改善,嗅觉多可有所恢复。
4.头痛、头昏:下鼻甲肥大堵塞鼻泪管开口时,可引起头痛,多表现为头部闷痛。同时,因为鼻塞导致呼吸不畅,大脑缺氧,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昏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诊断方法
1.前鼻镜检查: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直接观察下鼻甲的大小、形态以及鼻腔内的情况。可见下鼻甲黏膜充血、肿胀或肥厚,黏膜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葚样改变等。
2.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检查能够更清晰、细致地观察下鼻甲的情况,包括下鼻甲与鼻腔其他结构的关系,还可以发现一些前鼻镜检查不易察觉的病变。通过鼻内镜可以准确判断下鼻甲肥大的程度,比如下鼻甲与鼻中隔的距离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等,可了解下鼻甲肥大对鼻窦等周围结构的影响,排除是否合并有鼻窦炎症等其他病变。鼻窦CT能够显示下鼻甲的骨质及黏膜情况,对于判断下鼻甲肥大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由炎症引起的下鼻甲肥大,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通过局部作用于鼻黏膜,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下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等症状。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下鼻甲肥大,还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过敏症状,从而间接减轻下鼻甲的水肿。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射频消融术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切除部分肥大的下鼻甲组织,改善鼻腔通气;下鼻甲射频消融术则是利用射频能量使下鼻甲黏膜组织凝固、收缩,达到缩小下鼻甲的目的。
2.预防
积极治疗鼻部炎症:一旦患上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炎症,应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防止炎症迁延不愈发展为下鼻甲肥大。比如患急性鼻炎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足够疗程治疗,避免转为慢性。
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尽量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频率,从而减少下鼻甲肥大的发生风险。
注意鼻腔卫生: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维护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但要注意冲洗时的压力等,避免损伤鼻黏膜。
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下鼻甲肥大的发生。例如,长期处于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减少粉尘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