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是尿道腔局部变窄致排尿困难等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医源性、炎症性等,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及并发症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尿道吻合术、尿道替代成形术等
一、尿道狭窄的定义
尿道狭窄是尿道腔局部变窄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指尿道任何部位的机械性管腔异常狭小,导致尿道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二、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瓣膜、精阜肥大等,在儿童中相对常见,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结构形成异常有关,不同性别儿童都可能发生,但具体机制与胚胎时期尿道组织分化异常相关。
2.外伤性因素
尿道器械操作损伤:在成人中较为常见,如尿道扩张、膀胱镜检查等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瘢痕形成,进而引起尿道狭窄。男性由于尿道较长且解剖结构特点,相对更容易在这类操作中出现损伤相关的尿道狭窄。
会阴部骑跨伤:多发生于男性,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尿道被挤压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之间,造成尿道球部损伤,初期处理不当或损伤较重时,容易形成瘢痕性尿道狭窄。
骨盆骨折:多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严重外伤导致骨盆骨折时,骨折端可能刺破或压迫尿道膜部,引起尿道损伤,后期容易形成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不同性别中都可能发生,但男性尿道膜部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更易受累。
3.医源性因素
如尿道周围组织手术,像前列腺癌根治术、妇科盆腔手术等,可能损伤尿道周围组织,导致术后尿道狭窄;尿道吻合术时,如果吻合技术不佳,也会增加尿道狭窄的发生风险。
4.炎症性因素
特异性炎症:如尿道结核,结核杆菌感染尿道后,会引起尿道黏膜破坏、溃疡形成,进而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尿道狭窄,这种情况在特定地区和人群中可能有一定发生率,男性相对更易患尿道结核相关尿道狭窄。
非特异性炎症:尿道狭窄性膀胱炎等疾病,由于尿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发生充血、水肿、溃疡,后续修复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造成尿道狭窄,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男性女性均可受累,但男性尿道较长,相对更易出现此类问题。
三、临床表现
1.排尿困难
是尿道狭窄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尿线变细、射程变短、排尿费力等。病情较轻时,可能只是在排尿末期出现尿不尽感;随着狭窄程度加重,排尿困难逐渐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尿潴留,即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自行排出。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尿道狭窄时,可能因排尿困难出现哭闹、排尿时身体用力等表现;成人则主要以自觉排尿不畅为主。
2.并发症表现
尿路感染:由于尿液排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长期反复尿路感染可能导致肾盂肾炎等更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儿童尿路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拒食等非典型表现,成人则以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为主。
膀胱结石:尿液潴留容易导致晶体沉积形成结石,膀胱结石可引起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儿童膀胱结石可能表现为排尿时哭闹、牵拉阴茎等,成人则有相应的排尿异常及疼痛等表现。
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尿道狭窄长期引起尿路梗阻,可导致双侧肾盂积水,进而影响肾功能,出现乏力、水肿等表现,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成人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相关的一系列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外伤史、尿道器械操作史、感染史等,对于儿童要询问母亲孕期情况及出生时情况等,了解可能导致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病史询问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关注出生后尿道发育及排尿情况等。
2.体格检查
尿道触诊:男性可通过直肠指诊触摸尿道球部及膜部情况,了解是否有狭窄相关的硬结等;女性则通过阴道触诊检查尿道情况。
导尿检查:尝试插入导尿管,若导尿管难以通过狭窄部位,提示有尿道狭窄,但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加重损伤,儿童导尿时需特别小心,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
3.影像学检查
尿道造影:包括逆行尿道造影和排尿性尿道造影,可清晰显示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范围等,是诊断尿道狭窄的重要方法。通过造影剂在尿道内的显影情况,能准确判断狭窄区域,不同年龄患者造影操作基本类似,但儿童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
超声检查:可初步了解尿道周围组织及膀胱、肾脏等情况,观察是否有肾盂积水等,对于评估尿道狭窄继发的泌尿系统改变有一定帮助,儿童超声检查相对更安全,无辐射。
CT及MRI检查:对于复杂的尿道狭窄情况,可进一步了解尿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CT能提供更清晰的解剖结构影像,MRI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可更准确判断尿道狭窄周围组织情况,各年龄人群均可进行,但儿童需注意辐射防护等问题。
五、治疗原则
1.尿道扩张术
通过尿道探子等器械扩张尿道,缓解尿道狭窄,适用于轻度尿道狭窄患者。但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可能需要反复进行,且对于严重狭窄效果不佳,儿童进行尿道扩张时要选择合适的探子,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
2.尿道内切开术
利用内镜技术切开尿道狭窄部位,创伤相对较小,对于某些适合的尿道狭窄患者可采用,术后需定期扩张尿道以防止再次狭窄。
3.尿道吻合术
对于部分尿道狭窄患者,可切除狭窄段尿道后进行端端吻合,恢复尿道连续性,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手术恢复需更关注生长发育及尿道再生等情况。
4.尿道替代成形术
当尿道狭窄段较长等不适合吻合术时,可采用自身组织或替代材料进行尿道成形,如利用膀胱黏膜、颊黏膜等作为尿道替代组织,为复杂尿道狭窄患者提供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