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及不良生活卫生方式人群易感)、乙型(母婴、血液、性传播,乙肝携带者新生儿、无防护性行为及不安全输血人群易感)、丙型(血液传播,静脉吸毒及不安全医疗操作人群易感)、丁型(依赖乙肝病毒传播,与乙肝传播因素重叠)、戊型(粪-口途径传播,卫生差水源污染地区及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人群易感);药物性肝炎与特定药物(如抗结核、抗肿瘤药物)及药物使用不当(剂量过大、时间过长等,老年人、有基础肝病患者更易发病)有关;酒精性肝炎因长期大量饮酒,乙醇转化为乙醛损伤肝细胞,长期大量饮酒、女性及长期饮酒者易患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攻击肝细胞,与遗传有关,女性更常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相关,还与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中心性肥胖、儿童肥胖及有相关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发病
一、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污染的水产品等)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感染。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且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成年人若有不良的生活卫生方式,也可能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肝脏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
2.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等)以及性传播。对于新生儿来说,若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容易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乙肝病毒;有不良性行为且未采取防护措施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增加;接受不安全输血或血制品输注的人群也是高危易感人群。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持续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攻击受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
3.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此外,不洁的医疗操作(如消毒不严格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等)也可能导致丙型肝炎病毒传播。一些有静脉吸毒史的人群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群体;接受过不安全医疗操作的人群也需警惕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
4.丁型肝炎病毒: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人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所以,乙肝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其传播风险因素与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风险因素有很大重叠。
5.戊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是引起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此外,食用被污染的肉类、海产品等也可导致感染。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水源容易被污染的地区,人群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风险较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等,也会增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几率。
二、药物性肝炎
1.某些特定药物:一些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损伤肝细胞。例如,抗结核药物中的异烟肼、利福平,在部分人群中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炎,这与个体的基因差异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不同,从而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发生风险;抗肿瘤药物中的某些化疗药物,也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由于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容易出现肝脏炎症反应。
2.药物使用不当:包括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等情况。比如,长期超剂量使用某些具有肝毒性的中药,也可能引发药物性肝炎,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可能有肝毒性的药物时,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炎;患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已有肝炎基础,再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引发药物性肝炎的风险更高。
三、酒精性肝炎
1.长期大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脏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具有较强的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引起肝脏炎症。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如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持续5年以上),患酒精性肝炎的风险显著增加;不同性别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有差异,女性一般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同等饮酒量下,女性患酒精性肝炎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长期饮酒的生活方式,会逐渐导致肝脏的慢性损伤,引发酒精性肝炎。
四、自身免疫性肝炎
1.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导致肝脏炎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某些基因位点的异常可能增加发病风险;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发生,但在女性中相对更为常见,发病机制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攻击肝细胞,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
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代谢相关因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人群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的人群,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过多的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随着肥胖率的上升,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肥胖率的增加也使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有上升趋势;胰岛素抵抗会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进而影响脂肪代谢,促使脂肪在肝脏沉积,引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此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长期高脂饮食会摄入过多的脂肪,加重肝脏的脂肪负荷;缺乏运动则不利于脂肪的消耗,进一步促进脂肪在肝脏内的堆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