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怎么回事
血尿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有严重疾病的信号,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常见病因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随症状有伴疼痛(肾绞痛、膀胱刺激征)、伴肿块、伴蛋白尿等。诊断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肾盂造影)。处理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抗生素、结石用相应方法、肿瘤用手术等综合治疗)和一般处理(休息、多饮水),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血尿的分类
1.肉眼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
2.镜下血尿: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红细胞。
二、常见病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病史,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形成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则病程较长,病情迁延,血尿可为间断或持续出现,与肾小球的慢性炎症损伤有关。
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可导致泌尿系统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容易引起红细胞渗出导致血尿,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尿道短等因素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黏膜出血从而出现血尿,疼痛是其另一主要症状,疼痛程度因结石大小、部位等不同而异,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泌尿系统结石,生活方式中饮水少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表面容易坏死、破溃,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出现血尿,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引起血尿;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从而引发血尿,不同年龄均可发病,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需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等多项检查。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当累及肾脏时,会出现肾小球损伤等病变,导致血尿,多见于育龄女性,病情活动时会出现多种症状,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需要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等明确诊断。
三、血尿的伴随症状及意义
1.伴疼痛
肾绞痛:多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引起梗阻,导致剧烈的肾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腰腹部,可向会阴部放射。
膀胱刺激征:伴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是由于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引起。
2.伴肿块
腹部肿块:肾肿瘤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质地多较硬,表面不光滑,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腰痛、消瘦等症状。
膀胱肿块:膀胱肿瘤时有时可触及膀胱肿块,需要进一步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肿块性质。
3.伴蛋白尿:提示可能有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蛋白尿的程度可以反映肾小球损伤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来评估。
四、血尿的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是初步筛查血尿的重要检查,可明确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等,若发现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红细胞形态正常,多考虑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情况,有助于排查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尿,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血小板计数会减少。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血尿的患者,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查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是否正常。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形态、结构,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适用于各年龄人群,儿童也可安全进行。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可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但需要注意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CT检查,避免过多辐射。
肾盂造影:对于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有一定帮助,通过向肾盂输尿管内注入造影剂,观察尿路的形态和通畅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现在应用相对较少。
五、血尿的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泌尿系统感染: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选择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择儿童适用的抗生素。
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方法,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结石的情况制定,儿童结石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
泌尿系统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等多需要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能还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2.一般处理
休息:血尿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活动量,防止加重血尿症状。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红细胞在尿路中积聚,有助于减轻血尿情况,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儿童要注意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总之,血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出现血尿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