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是发生在股骨部位的骨折,分为近端、干、远端常见类型,病因有创伤和疾病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康复护理分早期和后期,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包括老年人、儿童、中青年的相关要点。
一、定义
股骨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部位的骨折,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分为股骨近端、股骨干和股骨远端。
二、常见类型及特点
1.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有关,根据骨折线位置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等,头下型骨折血运破坏严重,愈合困难且易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骨折线累及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相比股骨颈骨折血运破坏相对轻,愈合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出现髋内翻等并发症。
2.股骨干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因强大暴力引起,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能伴有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
3.股骨远端骨折:包括髁上骨折和髁间骨折等,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波及膝关节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
三、病因
1.创伤因素
高能创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股骨,超过股骨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骨折,这种情况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
低能创伤: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轻微的外伤,如平地滑倒、扭转身体等也可能引发股骨骨折,例如老年人骨质疏松时,即使是轻度的跌倒,也可能导致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
2.疾病因素
骨肿瘤:骨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会破坏骨的结构,使骨的强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这种情况在肿瘤患者中可能出现,无论年龄大小,若本身有骨肿瘤病史,股骨骨折风险增加。
四、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患者往往不敢活动患肢。
肿胀: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水肿,导致受伤部位肿胀,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瘀斑。
畸形:可出现患肢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例如股骨干骨折时可能看到患肢明显缩短且外观形态异常。
异常活动:在受伤部位可触及异常的骨摩擦感或听到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但在检查时要谨慎,避免加重损伤。
2.全身症状
休克:严重的股骨骨折,如股骨干骨折,由于大量出血和创伤反应,可能导致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尤其在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中更易发生。
发热:骨折后吸收热较为常见,一般体温在38℃左右,若伴有感染时体温可明显升高。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诊断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拍摄髋关节正位和侧位、膝关节正位和侧位等X线片,能够清晰显示股骨的骨折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股骨近端的粉碎性骨折或股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骨折块的移位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有无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对于股骨颈骨折后早期判断股骨头血运有一定帮助。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对于一些稳定性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牵引治疗,如股骨颈骨折的皮牵引或骨牵引,通过牵引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促进骨折愈合。
外固定:如使用外固定支架等,适用于一些开放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折,通过外固定维持骨折的位置。
2.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如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股骨干骨折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内固定等,手术可以恢复骨折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活动和康复。
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若身体状况允许,可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如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能够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七、康复护理
1.早期康复
肌肉收缩锻炼:骨折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未受伤肢体的活动以及受伤肢体的肌肉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的收缩放松练习,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一般在骨折后1-2周开始进行。
关节活动度锻炼:在骨折稳定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受伤关节的被动或主动活动度锻炼,如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活动等,防止关节僵硬,一般在骨折后2-3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
2.后期康复
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开始可在助行器等辅助下部分负重,然后逐渐增加负重程度,一般在骨折后3个月左右根据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完全负重。
功能锻炼:进行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恢复患肢的功能,一般在骨折愈合后期,大约骨折后3-6个月,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股骨骨折后愈合相对较慢,且并发症较多,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深静脉血栓,可进行下肢的按摩、使用抗凝药物(需谨慎评估出血风险)等。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
2.儿童
儿童股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或不全骨折,治疗上多采用保守治疗,如牵引或石膏固定等。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石膏或牵引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护理,鼓励儿童积极配合治疗。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也要定期复查X线,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3.中青年
中青年股骨骨折多因高能量创伤引起,治疗后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同时,要注意恢复患肢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以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