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是什么病

来源:民福康

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赘生物,分多种类型,腺瘤性息肉与癌前病变相关;发病与遗传、饮食、炎症、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有关;有便血、肠道刺激、肠梗阻、全身症状等表现;靠直肠指检、结肠镜、钡剂灌肠诊断;小息肉内镜下切除,大等情况手术治疗;切除后需定期随访,预防要健康生活、治炎症、家族史人群筛查等。

1.定义与基本特征

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是指在结直肠黏膜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息肉。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结直肠息肉起源于结直肠黏膜上皮,向肠腔内突出。其大小、形态多样,小的可能如米粒般微小,大的可达到数厘米。从形态上看,有球形、半球形、分叶状等不同表现。

从组织学角度,结直肠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

2.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综合征可导致多发性结直肠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APC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患者肠道内会大量生长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乎都会发生癌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也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其发病与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饮食因素: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高脂肪饮食会使胆汁分泌增加,经肠道细菌作用后产生致癌物质;低纤维饮食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时间增加,从而增加结直肠息肉的发生风险。例如,西方发达国家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结构下,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炎症刺激:慢性结直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黏膜在炎症长期刺激下,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容易形成息肉。炎症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修复过程中上皮组织过度增生形成息肉样病变。

年龄与性别: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性别方面,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但差异不是特别显著。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增加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吸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酗酒会损伤肝脏和肠道黏膜,干扰肠道的代谢和修复机制。

3.临床表现

便血:是常见的症状之一,息肉表面的血管比较丰富,当大便通过时,可能会摩擦息肉,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便血的颜色多为鲜红色,量一般较少,有时仅在粪便表面看到少量血迹,或在排便后手纸上有血迹。但如果息肉位置较高、出血量较多且速度较快时,也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

肠道刺激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由于息肉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蠕动增强,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粪便中可能带有黏液。例如,有些患者会感觉腹部隐痛不适,每天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等。

肠梗阻症状:当多发性结直肠息肉数量较多、体积较大时,可能会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处理。

全身症状: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头晕等。如果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除了结直肠内的表现外,还可能有口唇、口腔黏膜等部位的色素沉着等表现(如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诊断方法

直肠指检:对于距离肛门较近的息肉,可以通过直肠指检触及。医生戴上手套,将手指伸入直肠内触摸,若有息肉,可感觉到直肠内有隆起的结节样物。但直肠指检对于距离肛门较远的息肉难以触及。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多发性结直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的情况,能清晰发现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并可以在结肠镜下对息肉进行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是腺瘤性还是炎性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例如,通过结肠镜可以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息肉,也能观察到较大的息肉形态,如是否有分叶、表面是否光滑等。

钡剂灌肠检查: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肠道内的充盈缺损等情况来提示息肉可能,但相对结肠镜来说,其准确性稍差,不过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

5.治疗原则

内镜下治疗:对于较小的息肉,可在内镜下进行切除,如高频电凝电切术、圈套器切除术等。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能在内镜下处理的息肉。例如,直径小于2厘米的有蒂息肉多可在内镜下圈套切除。

手术治疗:如果息肉较大、基底较宽、怀疑有恶变倾向或内镜下切除困难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肠段切除术等。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往往需要根据病情采取全结肠或直肠等不同肠段的切除手术。

6.随访与预防

随访:对于切除息肉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随访,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息肉生长以及切除部位是否有复发等情况。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短时间内需要较密切随访,如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之后根据情况适当延长间隔,但具体要遵循医生的个体化建议。

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如均衡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积极治疗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例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家庭成员,从青少年时期可能就要开始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饮食和定期体检;有慢性肠道炎症病史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炎症,降低息肉发生风险;女性在各个年龄段都要关注自身肠道健康,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了解疾病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主要是指从患者结肠、直肠黏膜突向肠腔、大小不一隆起性病变。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直肠息肉0.3cm要不要切除?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单个直肠息肉癌变可能性不高,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肠镜检查时顺便将息肉切除,以防息肉出现病变。息肉的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绒毛状腺瘤、错构瘤等,在没有经过病理结果分析前统称为息肉,与肠道炎症感染、家族史或是接触放射性物质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息肉小于1cm,且为单发性息肉,可不用手术,定期复查
结肠直肠息肉怎么治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结肠直肠息肉指结肠息肉与直肠息肉,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发现结肠息肉或直肠息肉后,应及时予以切除治疗,例如内镜电凝切除、微创手术等,术后还需对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如果性质为良性,不需要辅助性治疗,若息肉性质为恶性,可能需要追加手术,扩大切除的范围,并配合进行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另外患者术
直肠息肉是否需要切除?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多数直肠息肉需要切除。直肠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肿瘤性息肉可能会癌变,比如绒毛状腺瘤癌变的风险比较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锯齿状息肉的亚型不同,癌变的潜能不同。一般肿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确诊后都建议切除,防止癌变。非肿瘤性息肉癌变的风险比较小,但部分情况下肿瘤性息肉和非肿
直肠息肉手术后吃什么食物?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做完直肠息肉的手术,一般在饮食上需要保持清淡,并且多食用流食和软食,比如小米粥、南瓜粥、馒头、面包等;此外也可以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改善胃肠道的内环境,必要的时候可以服用益生菌进行辅助消化。
多发的直肠息肉怎么办?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多发的直肠息肉的治疗应根据息肉的具体类型而定。增殖性息肉一般很少癌变,多选择定期观察;炎性息肉需及时治疗,多采用电凝套扎术、微创手术切除等方法。若是家族性息肉病导致的的直肠多发息肉,最终会发生癌变,建议尽早手术切除病灶直肠。
多发性直肠息肉是什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的病变,多分布在直肠的下端,多发性直肠息肉是指息肉的数量不止一个,呈多发性,现阶段造成多发性息肉的原因不清楚,可能和遗传因素或者是感染以及损伤因素有关。病人可表现为便血,多发性直肠息肉者由于重力牵拉的关系会使直肠发生脱垂,就会造成腹痛,以及腹泻等表现,需要采
直肠息肉必须要手术吗?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确实应该及早进行手术,但具体仍取决于患者病情及息肉类型。通常直肠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的恶变风险较大,所以一经确诊即需手术切除。而非肿瘤性息肉的恶变风险相对较小,如果息肉体积较小且患者未产生不适症状,则可以采取保守观察,但需注意坚持治疗诱发息肉的原发疾病
炎性直肠息肉会消失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炎性直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是不会有恶变倾向的,炎性直肠息肉会消失的。如果炎性直肠息肉比较小病人,服用一些消炎类的药物来治疗,炎性直肠息肉会消失的。如果炎性息肉比较大,病人可以经过肠镜下电切术来治疗。建议炎性直肠息肉的病人在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多喝一些温开水,不可以食用生冷生硬的食物,也不要吃熏烤类的
直肠息肉出血特点是什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出血特点是在大便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血液覆盖在大便的表面呈鲜红色,一般是间歇性的表现出,出血量比较少。但是如果直肠息肉造成感染的时候,也会造成表现出脓液黏血便,并且排便不尽的感觉,长时间的出血还可能会造成病人贫血。如果病人在做检查的时候发现有直肠息肉,要去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确诊之后
直肠息肉会腹胀腹痛吗?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急性发作期间不会引起腹部胀痛,但是如果由于直肠息肉体积过于增大,出现了摩擦出血时,有可能出现肛管内局部的疼痛,由于结肠炎症或者是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需要进一步建议患者通过电子肠镜检查才能明确病因,并且进行相关的治疗。直肠息肉确诊以后需要进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而如果电子肠镜可见直肠或者结肠炎症
直肠息肉有什么临床表现
王加勇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如果是单发的直肠息肉,在息肉比较小的情况下,一般是没有临床表现的,但息肉比较大时会有直肠的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的增多、下坠感,有时伴有排便形状的改变。排便形状的改变是直肠息肉比较大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出血的情况,出血之后与粪便混合到一块,就会出现黑便,甚至血块。直肠息肉是属于良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变为腺瘤,甚至是高级别上皮内
直肠息肉和痔疮有什么不同
郭卫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和痔疮从发病原因来说完全不一样,息肉实际上是直肠粘膜所生发出的赘生物,息肉生发原理是由直肠粘膜细胞增生形成,而痔疮是由静脉团迂曲形成。直肠息肉和痔疮治疗也完全不同,直肠息肉实际上只需要把息肉从根部切除就可以,但是痔疮治疗方法就跟息肉完全不同,痔疮主要以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为主。
直肠息肉的症状
汤庆超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主要有三大类症状,其中便血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便血,但是息肉的便血一般出血量比较小。当排便跟挤压时,这个息肉脱落,或者是息肉体积增大,位置比较低的时候,也可以造成较多的便血,特点为大便的便血,不是这种滴血。第二点就是脱垂,较大或者是数量比较多的息肉,因重力关系牵拉黏膜,也可以出现这种肌层分离,向下脱垂。随着排便
直肠息肉需要切除吗
古风 副主任医师
桂林市人民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应该切除。肠息肉是发生在肠道的隆起性病变,发病原因不明确,和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息肉性质也以良性病变为主,随着病变发展,息肉组织受到反复摩擦刺激部分息肉可能发生恶性改变,应该及早手术切除治疗。
直肠息肉严重吗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直肠息肉并不严重,但应该进行切除。直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直肠息肉如果不对其进行切除,有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直肠息肉患者应该每年按时到医院去做肠镜检查。比较小的应该直接切除,大的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痔疮和直肠息肉的区别
高恒岭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痔疮和痔疮息肉是两种不同疾病,二者虽然都可能出现便血表现,但是二者还是有明显区别。痔疮形成主要是由于肛周静脉曲张、肛垫下移引起,发病期间会出现便血、肛门疼痛以及肛门异物感临床表现。直肠息肉是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增大后,可以出现便血、脱垂以及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肠道刺激症状。肠镜检查可以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