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伤性股骨头坏死
外伤性股骨头坏死是因髋关节创伤致血供受损,进而引发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修复异常,出现疼痛、活动受限、跛行等表现,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史采集诊断,对有创伤风险人群要做好防护,创伤后及时规范治疗以预防和早期干预。
一、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外伤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髋关节创伤等因素导致股骨头血供受损,进而引起股骨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随后发生修复,最终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1.血供受损机制
髋关节创伤,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股骨头的血供。以股骨颈骨折为例,骨折部位可能破坏滋养动脉升支,导致股骨头血供减少。因为股骨头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臀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尤其是旋股内侧动脉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动脉,当股骨颈骨折时,该动脉易受损,从而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骨骼结构、受伤机制等差异,血供受损程度可能不同。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特点,血供受损后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而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血供相对不足,受伤后更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创伤还可能导致血管痉挛、栓塞等情况。如髋关节脱位时,可能因暴力导致血管扭曲、栓塞,进一步影响股骨头血运。
2.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与修复异常机制
当股骨头血供受损后,骨细胞及骨髓成分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供应,会逐渐死亡。随着时间推移,机体启动修复过程,但修复过程可能出现异常。例如,新生血管形成不充分或修复的骨组织质量不佳,导致股骨头内压力改变,进而影响股骨头的结构稳定性,最终发生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患者,本身血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会干扰股骨头的修复过程,增加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风险;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其血管病变基础可能使股骨头血供修复更加困难。
三、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1.疼痛
早期多表现为髋关节隐痛、钝痛,疼痛可呈间歇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可为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可向腹股沟区、臀部或膝关节放射。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行走跛行、不愿行走等;成年患者则能较准确描述疼痛部位和性质。性别差异在疼痛表现上可能不明显,但女性妊娠、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疼痛的感受和表现。
2.髋关节活动受限
患者可出现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活动范围减小。早期可能只是某些方向活动轻度受限,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走、坐立等活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发生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后,髋关节活动受限可能会更快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而经常运动的人群,早期可能会因为运动时疼痛而减少活动,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活动受限会进一步加重其运动能力的丧失。
3.跛行
由于髋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患者行走时可出现跛行。跛行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跛行越明显。对于儿童患者,跛行可能是家长发现的较早症状之一,需要引起重视;成年患者跛行则会影响其正常的出行和社交等活动。
四、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质硬化、囊性变、股骨头塌陷等表现。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股骨头的形态结构,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基础情况,可能会影响X线对股骨头病变的观察。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细微结构改变,如早期的骨小梁结构紊乱、小的囊性变等,对于诊断早期外伤性股骨头坏死有重要价值。CT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股骨头形态信息,帮助医生更早发现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外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的敏感方法,在股骨头血供受损后,骨髓水肿、坏死等改变在MRI上能早期显示。MRI可以在病变还处于可逆阶段时就发现异常,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MRI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能较好地反映股骨头的病变情况。
2.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创伤史,包括创伤的时间、部位、受伤机制等。例如,是否有明确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等创伤事件。同时了解患者受伤后的治疗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外伤性股骨头坏死至关重要。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从事高危职业容易发生创伤的人群,其发生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病史采集中需要重点关注其职业相关的创伤情况;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血管性疾病的患者,其发生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可能更为复杂,病史采集时要全面了解相关基础病史。
五、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与早期干预
1.预防措施
对于有髋关节创伤风险的人群,如从事高危职业(如建筑工人、矿工等),要做好职业防护,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膝等,以减少髋关节创伤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在玩耍、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髋关节受伤;老年人要注意防滑,防止摔倒导致髋关节骨折等创伤。性别方面,女性在妊娠、哺乳期身体重心改变,行动时要更加注意安全,避免髋关节受伤。
2.早期干预
对于发生髋关节创伤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如股骨颈骨折患者要根据骨折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内固定等,以尽量减少对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损伤。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外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股骨颈骨折后的治疗要更加注重保护其生长发育和股骨头血供;老年患者则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