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是什么
慢性肝炎是病程超6个月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自身免疫、药物或毒物等,临床表现有一般症状和肝脏相关表现,诊断通过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因病因不同而异,预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预防、避免药物滥用和适量饮酒等
一、慢性肝炎的定义
慢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自身免疫、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脏炎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脏炎症性疾病。
二、常见病因
1.病毒性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感染后,病毒可长期存在于体内,持续引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不同年龄人群感染HBV的途径有所不同,新生儿多因母婴传播感染,儿童及成人多因血液、性接触等途径感染。HBV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感染后易慢性化,同样可导致肝脏炎症,长期可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等。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肝细胞,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女性均有发病可能,但具体发病风险可能因个体遗传背景等因素存在差异。
3.药物或毒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等,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肝细胞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不同用药史的人群都可能因药物使用不当而诱发慢性肝炎,例如有结核病史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人群,需密切监测肝脏功能,因为这类药物有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引发慢性肝炎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引发酒精性慢性肝炎,饮酒量、饮酒时长等因素与发病风险相关,一般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患酒精性慢性肝炎的风险越高。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疲劳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不同年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疲劳程度有所差异,病情较重者可能日常生活都受到明显影响。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拒食、生长发育迟缓等;成年患者则可能因食欲减退影响营养摄入,进一步影响身体恢复。
2.肝脏相关表现
肝区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胀痛等,疼痛程度和频率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不同而不同。
四、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ALT和AST升高通常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异常,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减退。不同年龄人群的肝功能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例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参考相应标准。
病毒学检查:对于病毒性肝炎,检测HBVDNA、HCVRNA等,可明确病毒是否复制及复制水平。HBVDNA定量检测能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程度,HCVRNA检测则可了解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帮助判断病情及传染性。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检测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通过检测自身抗体有助于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迹象。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超声表现可能因生理差异有一定不同,例如儿童肝脏相对柔软,超声表现与成人有所区别,但都能为判断肝脏整体状况提供参考。
CT或MRI:对于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等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变化,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五、治疗原则
1.病毒性肝炎治疗
乙肝治疗:对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肝脏炎症。但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毒载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例如儿童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丙肝治疗:目前丙肝可以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进行治愈性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均可使用相应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2.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自身免疫反应来减轻肝脏炎症。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耐受性及反应可能不同,例如女性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关注骨质疏松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3.药物性肝炎治疗:首先需停用可疑导致肝损伤的药物,然后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保肝等对症治疗。不同年龄、不同用药史的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后,肝脏恢复情况可能不同,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
4.酒精性肝炎治疗:首要措施是戒酒,同时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戒酒对于各年龄患者的肝脏恢复都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戒酒的依从性可能因个体情况不同而有差异,需要家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帮助患者克服戒酒困难。
六、预防措施
1.病毒性肝炎预防
乙肝预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新生儿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及成人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过乙肝的人群也应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高危的血液暴露,如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血液接触的物品,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丙肝预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制品输注,杜绝共用注射器等,在医疗操作中要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
2.避免药物滥用: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肝功能。
3.适量饮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男性每周饮酒量不超过14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不超过5两),女性减半,以降低酒精性肝炎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