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得了药物性肝损伤
判断是否患有药物性肝损伤需综合多方面信息,要详细采集用药史、既往肝病史及其他相关病史,观察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还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肝病,通过全面分析来明确诊断。
一、病史采集
1.用药史
详细询问患者最近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保健品等。不同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不同,例如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等都有较高的致肝损伤风险。要记录药物的名称、使用时间、剂量等信息。对于有长期用药史的患者,需关注用药的累积剂量与肝损伤发生的关系。比如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相关表现。
了解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可能提示患者对某些药物更易发生超敏反应相关的肝损伤。
2.既往肝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基础肝病。如果患者本身有基础肝病,那么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基础肝病会影响肝脏的储备功能和对药物的代谢、解毒能力。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某些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时,更容易出现肝功能的明显异常。
了解患者既往肝脏相关检查情况,如肝功能、腹部超声等结果,以便对比评估此次肝损伤情况。
3.其他相关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酒精滥用史,长期大量饮酒会损伤肝脏,若同时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此外,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途径,间接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例如,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过程,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表现
乏力: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身乏力,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这是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非特异性症状之一,因为肝脏功能受损后,机体的代谢、能量产生等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感觉乏力。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肝脏是消化过程中胆汁分泌等重要功能的执行者,肝损伤后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这些消化道不适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原本食欲正常,但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后,出现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后有腹胀、恶心甚至呕吐的情况。
黄疸相关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等。这是因为肝损伤影响了胆红素的代谢,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如果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黄疸可能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慢性药物性肝损伤的黄疸可能相对隐匿,进展较缓慢。
2.体征表现
肝脏肿大:通过体格检查可能发现肝脏肿大,质地可能有变化,如变韧等。肝脏肿大是因为肝损伤后肝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
肝区压痛:按压右上腹肝区时患者可能有压痛感,这是由于肝组织受损,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
三、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常明显升高,一般ALT升高更为显著,但在药物性肝损伤中,AST/ALT的比值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AST/ALT比值可能小于1,而在酒精性肝病等其他肝病中比值可能不同。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肝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可能升高,反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当肝细胞损伤或胆管阻塞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ALP和GGT升高可能提示肝内胆管损伤或胆汁淤积。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在肝内外胆管阻塞时,ALP可明显升高;GGT在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时也会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情况。
2.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可能延长,因为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损伤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如果PT和INR明显延长,提示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药物性肝损伤的病情可能较为严重。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
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药物性肝损伤时,超声可能发现肝脏肿大、实质回声不均匀等改变。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排除其他导致肝脏异常的疾病,如肝内占位性病变等。例如,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肝脏是否有明显的结构异常,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2.CT或MRI检查
CT和MRI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细微结构变化,如是否有肝内胆管扩张、肝脏实质的局灶性病变等。在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中,有助于排除其他肝脏疾病,并进一步了解肝脏的病变程度和范围。例如,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药物性肝损伤表现,CT或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五、排除其他肝病
1.病毒性肝炎相关检查
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病毒性肝炎,需要进一步区分是基础肝病本身引起的肝脏损伤还是药物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叠加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例如,对于已知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需要结合药物使用情况等综合判断是乙肝活动导致的肝损伤还是药物性肝损伤。
2.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检查
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通常有特定的自身抗体阳性,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肝损伤,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常可检测到ANA、SMA等自身抗体阳性,而药物性肝损伤一般不存在这些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
总之,判断是否得了药物性肝损伤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分析排除其他可能的肝脏疾病后才能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