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鼻黏膜慢性炎症,有局部和全身因素致病,临床表现有鼻塞、分泌物增多及其他症状,可通过症状表现和鼻镜检查诊断,需与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鉴别,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和局部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定义
慢性单纯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鼻病,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为鼻黏膜下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功能活跃,黏膜肿胀,黏液腺肥大等。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急性鼻炎如普通感冒,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病情迁延不愈,就容易发展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例如,儿童时期如果经常反复患普通感冒,就可能增加患慢性单纯性鼻炎的风险,因为儿童的鼻黏膜比较娇嫩,抵抗力相对较弱。
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和引流,使鼻黏膜容易反复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对于有鼻中隔偏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鼻中隔偏曲可能逐渐加重,进而增加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几率。
鼻腔用药不当:长期滥用鼻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等),可导致鼻黏膜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之后出现反跳性扩张,引起鼻黏膜炎症,进而发展为慢性单纯性鼻炎。例如一些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自行长期滥用鼻血管收缩剂,就可能引发慢性单纯性鼻炎。
2.全身因素
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等,可导致鼻黏膜长期淤血或反射性充血,从而引发慢性炎症。以贫血患者为例,由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鼻黏膜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尤其是患有慢性贫血的人群,更易受到影响。
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鼻黏膜肥厚、腺体功能减退等,增加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发病风险。在一些营养摄入不均衡的人群中,尤其是儿童,若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就可能影响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内分泌失调: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鼻黏膜水肿,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缓,鼻黏膜也会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
三、临床表现
1.鼻塞
间歇性: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例如,儿童在白天活动较多时,鼻塞症状可能相对较轻,而晚上休息时鼻塞可能更明显。
交替性: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转卧另一侧后,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阻塞。这是因为鼻黏膜血管的舒缩变化导致的。
2.分泌物增多:一般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继发感染时可有脓涕。分泌物增多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患者咳嗽等症状。儿童由于不会擤鼻涕,可能会出现鼻涕倒流至咽部,引起咽部不适、咳嗽等表现。
3.其他症状:由于鼻塞,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长期鼻塞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患者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
四、诊断
1.症状表现:根据患者的鼻塞间歇性、交替性以及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初步考虑慢性单纯性鼻炎的可能。
2.鼻镜检查:鼻镜下可见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下鼻甲黏膜肿胀,表面光滑,柔软,富有弹性,探针轻压可出现凹陷,移开探针后凹陷很快恢复。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使用麻黄碱等鼻黏膜收缩剂后,下鼻甲可明显缩小。例如,在进行鼻镜检查时,通过观察鼻黏膜的色泽、肿胀程度以及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等情况来辅助诊断。
五、鉴别诊断
1.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黏膜增生、肥厚,下鼻甲黏膜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样,探针轻压无凹陷或凹陷不易恢复,对血管收缩剂反应差。而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
2.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常有明显的过敏史,如接触过敏原(花粉、尘螨等)后发作,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明显,鼻黏膜苍白、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症状和鼻黏膜表现有所不同。
3.血管运动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可由温度变化、刺激性气味等多种因素诱发,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但无明确的过敏原接触史,鼻黏膜反应性增高,但程度不如变应性鼻炎明显。
六、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矫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等。例如,对于由鼻中隔偏曲引起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可考虑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对于患有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改善鼻黏膜的状态。
2.局部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可减轻鼻黏膜炎症和肿胀。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用于慢性单纯性鼻炎的治疗,但需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对于儿童来说,选择合适的鼻腔冲洗器具和溶液非常重要,要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可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缓解鼻塞症状,但需注意避免长期滥用导致药物性鼻炎。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单纯性鼻炎时,由于其鼻黏膜更娇嫩,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鼻腔冲洗等温和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儿童使用药物时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孕妇:孕妇患慢性单纯性鼻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影响的药物,可优先采用鼻腔冲洗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症状。如果需要使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充分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利弊。
3.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单纯性鼻炎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在使用药物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压、心脏功能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以减轻鼻塞等症状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