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统称,由多种致病因素致肝脏细胞破坏、功能受损,有多种类型及相应病因,临床表现有全身、消化道症状及黄疸等,诊断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一般和针对病因治疗,预防针对不同类型有相应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疫苗、合理用药、避免酗酒、健康生活等以预防肝炎发生。
一、肝炎的定义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二、肝炎的常见类型及相关病因
1.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感染,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病率可能较高。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和性传播。成年人也较为常见,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母婴传播有关,生活中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具等,吸毒人群由于共用注射器感染风险较高,不同年龄均可发病。
丁型肝炎: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各年龄组均可感染,青壮年发病率相对较高。
2.药物性肝炎: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有可能发生,与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以及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有关,比如一些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等可能有导致药物性肝炎的风险。
3.酒精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男性相对更容易受到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因为男性饮酒频率和量往往可能相对更高,长期饮酒会逐渐损伤肝脏细胞,引发炎症。
4.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有关,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自身免疫因素起关键作用。
5.脂肪性肝炎: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因素密切相关,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肝炎的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乏力、疲倦等表现,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身体代谢等受到影响。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肝炎,病情较轻时可能就会有乏力感,随着病情加重,乏力感可能会更明显。
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肝脏是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炎时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胃肠道不适。例如甲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先出现消化道症状,然后才出现黄疸等表现。
黄疸: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等。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障碍,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等情况。
2.不同类型肝炎的特殊表现
甲型肝炎:起病较急,部分患者有发热表现,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成人患者症状往往较明显。
乙型肝炎:病程可呈慢性化,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异常,也有患者会出现肝区隐痛等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患者可能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关节炎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肝硬化等表现。
四、肝炎的诊断方法
1.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的检测。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胆红素升高反映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异常,白蛋白降低可能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等。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通常会有转氨酶明显升高的情况。
病原学检查: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病毒进行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检测等。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等的检测可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甲型肝炎抗体检测可诊断甲型肝炎等。
自身抗体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往往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阳性。
2.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有肿大、实质病变等,对诊断肝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比如脂肪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肝脏脂肪浸润等B超表现。
CT或MRI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肝脏病变,如鉴别肝脏肿瘤等情况有重要价值,也可以辅助诊断肝炎相关的肝脏形态结构改变。
五、肝炎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急性期患者需要充分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肝脏的修复。例如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对于有黄疸的患者,应注意热量和蛋白质的补充等。
2.针对病因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有相应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严格的临床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方案。
药物性肝炎: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肝损伤药物,然后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保肝等治疗。
酒精性肝炎:首要的是戒酒,同时进行保肝等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常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以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主要通过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整血脂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如肥胖患者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减轻体重等。
六、肝炎的预防措施
1.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净,加强粪便管理等。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等,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等可降低感染风险。
2.其他类型肝炎的预防
药物性肝炎:用药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更要谨慎。
酒精性肝炎:避免长期大量饮酒,适量饮酒,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酒精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葡萄酒250毫升,或38度白酒75克,或高度白酒50克),女性减半等。
脂肪性肝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