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尿道炎
尿道炎是尿道黏膜因病原体感染等引起的炎症,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及尿道损伤、化学物质刺激等其他因素,分为根据病程的急性、慢性和根据感染病原体的非淋菌性、淋菌性,临床表现有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分泌物及不同人群差异表现,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尿道分泌物涂片、病原体培养),治疗原则包括一般治疗(多饮水、休息)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选药),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避免尿道损伤。
一、病因
1.病原体感染
细菌感染: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距离肛门较近,更容易受到来自肛门周围细菌的侵袭而引发尿道炎。例如,一些女性不注意会阴部位的清洁卫生,就可能导致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沿尿道上行感染尿道。男性若存在尿道梗阻等情况,也可能因细菌感染引发尿道炎,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排出不畅,细菌容易在尿道内滋生繁殖。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性行为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避孕措施或性伴侣不固定的人群,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引发尿道炎的风险较高。青少年时期若有不恰当的性行为,就可能感染相关病原体导致尿道炎。
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尿道炎,但相对较少见。
2.其他因素
尿道损伤:尿道器械检查等可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从而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例如,进行膀胱镜检查时,如果操作不规范或患者本身尿道存在一些基础病变,就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损,增加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化学物质刺激:长期使用某些刺激性较强的尿道内药物等,可能刺激尿道黏膜,引发炎症。比如,一些患者因治疗其他疾病需要长期在尿道内使用某些药物,若药物刺激性过大,就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发炎。
二、分类
1.根据病程长短
急性尿道炎:起病较急,症状相对明显。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尿液可能会出现浑浊等情况。短时间内病情发展较快,如果能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例如,患者在感染病原体后数天内就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症状,就属于急性尿道炎。
慢性尿道炎:病程较长,可由急性尿道炎迁延不愈转变而来。症状相对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间断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病情时好时坏。长期的慢性尿道炎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休息,因为尿频等症状可能会在夜间影响患者睡眠。
2.根据感染病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由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症状相对淋病性尿道炎较轻,但也会有尿道刺痒、烧灼感等表现,尿道口可能会有少量稀薄分泌物。在性活跃人群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年轻的性活跃人群。
淋菌性尿道炎: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症状相对较重,患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在一些淋病高发地区,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尿道刺激症状:尿频表现为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尿痛则是排尿时尿道部位有疼痛感觉。例如,急性尿道炎患者可能每小时需要排尿数次,而且排尿时尿道会有灼热样疼痛。
尿道分泌物:急性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较多,开始为浆液性,逐渐变为脓性;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相对较少,多为稀薄的黏液性分泌物。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女性:女性尿道炎患者除了上述典型症状外,由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特点,还可能出现会阴部位的不适,如会阴瘙痒等。在妊娠期的女性,尿道炎可能会增加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为炎症可能会影响子宫内环境。
男性:男性尿道炎患者如果伴有附睾炎等并发症,可能会出现阴囊部位的疼痛、肿胀等症状。老年男性如果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尿道炎可能会加重排尿困难的症状,导致尿潴留等情况发生。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侣情况、性行为频率等,因为很多尿道炎与性行为相关。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尿道器械检查史、近期是否接触过可能导致尿道感染的化学物质等情况。例如,询问患者最近一个月内是否有不洁性行为,是否进行过膀胱镜检查等。
2.体格检查
检查尿道口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等情况。观察尿道外口有无异常隆起、分泌物的性状等。比如,查看尿道口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分泌物的颜色、量等。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中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还会有红细胞等。例如,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尿道存在炎症反应。
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对于淋菌性尿道炎,通过尿道分泌物涂片可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对于非淋菌性尿道炎,涂片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相关特征。
病原体培养:通过培养尿道分泌物等标本,可以明确具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培养出淋病奈瑟菌则可确诊为淋菌性尿道炎。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有助于将尿道内的病原体等排出体外。一般建议患者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ml左右,以保证充足的尿量。
注意休息:让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对抗病原体。患病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如果是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六、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应保持会阴部位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最好选择棉质、宽松的,以保持会阴部通风干燥。在排便后,应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肛门周围的细菌带到尿道部位。
男性:也应注意阴茎部位的清洁,尤其是包皮过长的男性,要经常清洗包皮内板,防止污垢积聚引发感染。
2.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包括尿道炎相关病原体的感染。性活跃人群应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
3.避免尿道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等操作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尿道损伤,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引发感染导致尿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