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什么
血尿是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的现象,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以及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其常见原因包括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疾病、结石、感染、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感染性、结缔组织病)。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血液)和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治疗原则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应治疗及全身性疾病的对应治疗,同时进行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等。
一、血尿的定义
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异常增多,是泌尿系统可能存在病变的重要征兆。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数不超过3个。
二、血尿的分类
(一)根据出血量分类
1.镜下血尿:仅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这种情况往往容易被忽视,需要通过尿液检查才能发现。例如,在进行常规体检的尿液化验时可能会检测到镜下血尿。
2.肉眼血尿:尿液外观呈血色或洗肉水样。当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多时,肉眼即可观察到尿液颜色的改变。比如,尿液看起来像鲜血一样或者像稀释的洗肉水颜色。
(二)根据来源分类
1.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进入尿液,这种血尿的红细胞形态多为畸形。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红细胞漏出。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其红细胞形态可通过相差显微镜检查来判断。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来自泌尿系统的其他部位,如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形态。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等疾病。比如,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可能因结石摩擦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引起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三、引起血尿的常见原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以IgA肾病为例,它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肉眼血尿,部分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
2.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引起血尿。例如,肾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疼痛伴血尿的症状,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
3.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细菌感染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引起出血。例如,急性膀胱炎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
4.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输尿管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容易发生坏死、破溃,从而引起血尿。例如,膀胱癌患者多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性发作。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了皮肤黏膜出血外,也可能出现血尿。
2.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血管损伤,引起血尿。例如,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在发热期后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等症状。
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这类疾病可累及泌尿系统,导致血尿。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累及肾脏时,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受累表现。
四、血尿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血尿出现的时间、颜色、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尿频、尿急等)、既往病史(如泌尿系统疾病史、全身性疾病史等)、用药史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近期服用过可能导致血尿的药物,如抗凝剂等。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泌尿系统,如肾脏是否有压痛、叩击痛,膀胱区是否有异常等,同时也要注意检查全身其他系统,了解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体征。例如,检查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点,以协助判断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等。尿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有血尿及血尿的大致情况,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有助于区分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2.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血常规可了解是否有贫血及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检查可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简单无创,可用于检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例如,超声可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及占位性病变。
2.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结构,有助于发现肿瘤、结石等病变。例如,CT尿路造影可更详细地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和病变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尤其在某些复杂病变的诊断上有优势。例如,对于肾脏肿瘤的诊断,MRI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五、血尿的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1.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
肾小球肾炎: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治疗等。例如,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的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
泌尿系统结石:根据结石的大小、部位等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等。例如,对于较小的肾结石可采用药物排石治疗,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
泌尿系统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膀胱炎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可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泌尿系统肿瘤:多采取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例如,早期膀胱癌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晚期肿瘤可能需要综合治疗。
2.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
血液系统疾病: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治疗,白血病需要进行化疗等。
感染性疾病:针对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例如,流行性出血热需要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
结缔组织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二)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对于肉眼血尿的患者,应减少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同时,要保持尿液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减少尿液中有害物质对尿路黏膜的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