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尿潜血
尿常规尿潜血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有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统等相关病变,其可能由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结石、肿瘤)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需通过泌尿系统超声、尿红细胞形态学、肾功能等检查进一步明确,处理需针对病因治疗并定期复查,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孕期女性、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尿常规尿潜血的定义
尿常规尿潜血是指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液中存在红细胞,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相关病变等情况,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释放,使潜血试验呈阳性。
二、可能导致尿常规尿潜血的原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常见。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可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例如,一些免疫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肾小球结构,引起血尿,表现为尿潜血阳性。对于儿童肾小球肾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因为部分儿童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路感染: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相对更易患尿路感染。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引起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导致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出现尿潜血。比如女性在经期卫生不良时,更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出现尿潜血阳性。对于孕期女性发生尿路感染导致尿潜血,需要谨慎选择抗生素,因为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泌尿系统结石: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饮食、代谢等因素可导致结石形成。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从而出现尿潜血。例如,尿酸结石患者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因素相关,当结石摩擦尿路黏膜时,就会出现尿潜血阳性。对于老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由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结石时需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
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尿潜血。例如,膀胱癌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尿潜血阳性),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对于老年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在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导致尿潜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等原因,也可能出现尿潜血。对于儿童血液病患者出现尿潜血,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因为血液病的治疗方案会影响尿潜血的情况,并且儿童身体对治疗的耐受等也需要特别关注。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泌尿系统,导致肾脏等器官受损,引起血尿,表现为尿潜血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患者除了尿潜血外,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多系统表现。对于孕期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出现尿潜血的女性,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胎儿情况,因为药物治疗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三、尿常规尿潜血的进一步检查
1.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可以初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形态、结构,有无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尽量减少辐射影响。例如,检查是否有肾结石时,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等。对于老年患者,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果尿中畸形红细胞占比超过一定比例(如>70%),多考虑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如果是均一形态红细胞为主,多考虑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等疾病。对于儿童进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时,要注意留取标本的正确性,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如果肾功能出现异常,提示肾脏可能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所以肾功能检查对于评估尿潜血相关的肾脏病变程度很重要。例如,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需要进一步排查导致肾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否与尿潜血相关疾病有关。
四、尿常规尿潜血的处理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潜血,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但不具体指导药物服用剂量等)。对于儿童泌尿系统感染,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尿潜血,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考虑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非手术方式促进排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对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引起的尿潜血,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理类型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不具体指导药物使用)。
2.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监测尿潜血的变化情况以及肾脏功能的进展情况。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长期定期复查非常重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3-6个月复查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指标,观察病情是否有变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复查频率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尿潜血时,家长要格外重视。儿童尿潜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等。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水肿、尿频、尿急、尿痛等。同时,儿童留取尿常规标本时需要特别注意清洁,避免污染,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等,在使用药物(如果需要)时要谨慎选择。
2.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出现尿潜血需要谨慎对待。孕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一些疾病如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到孕期的特殊性,如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手段等。在治疗方面,选择药物时要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肾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出现尿潜血时,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尿潜血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进行检查时要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器官功能减退等情况。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相对温和、对身体负担较小的治疗方式,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