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是否患有肝炎
肝炎的相关情况包括临床症状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不适等及不同人群症状差异;实验室检查指标有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及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乙肝、丙肝相关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等,CT可显示肝脏形态等;肝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创需评估风险
一、临床症状表现
肝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有乏力的表现,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身体的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导致;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肝脏分泌胆汁等功能异常有关,胆汁分泌或排泄障碍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些患者会有黄疸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等过程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组织中;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等肝区不适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发生炎症时,肝包膜受到刺激等原因引起。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肝炎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肝炎患者可能消化道症状相对更明显,而老年患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本身肝脏负担重,发生肝炎时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相关症状时需更加警惕。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肝功能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正常情况下,血清中ALT和AST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量ALT和AS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更具特异性,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性较高。例如,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ALT和AST常明显升高,可升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ALT正常参考值相对成人可能稍高一些;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本身可能存在肝脏基础损伤,检查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再次检查时需对比既往指标变化情况。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情况。在肝细胞性黄疸中,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泄功能障碍,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总胆红素升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不同,老年人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参考值范围可能与年轻人有差异;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等情况下胆红素可能有一定波动;有肝胆疾病病史的人群,胆红素指标变化更需密切关注。
白蛋白:由肝脏合成,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对于评估肝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例如,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白蛋白常明显降低。不同年龄人群的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白蛋白合成功能相对不完善,参考值范围与成人有区别;有营养不良等情况的人群,白蛋白水平可能本身就偏低,检查肝炎时需综合考虑。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恢复后产生。HBeAg阳性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HBeAb阳性一般提示乙肝病毒复制处于相对低水平。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不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慢性化的概率较高;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有不洁注射史、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的人群,需重点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也应常规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但需进一步检测HCV-RNA来确定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HCV-RNA阳性表示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有输血史、使用不洁注射器等情况的人群,是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需检查抗-HCV和HCV-RNA;不同年龄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感染后可能症状不明显;性别差异不大。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炎患者的肝脏可能出现大小改变,如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能轻度肿大,慢性肝炎时肝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大或缩小;实质回声可能不均匀,出现增粗、增强等改变。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观察是否存在肝内胆管扩张、胆囊病变等情况,对于判断肝炎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的肝脏超声表现略有差异,儿童的肝脏超声特点与成人不同,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准确判断;有肥胖等情况的人群,超声检查时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有肝炎病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可以监测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
2.CT检查
CT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情况。在肝炎患者中,CT可能发现肝脏密度改变、肝叶比例失调等表现。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炎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不同年龄人群的CT检查参数等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要在必要时谨慎进行;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人群,使用造影剂进行CT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要评估肾功能情况,避免发生造影剂肾病等并发症;有肝炎病史且怀疑有肝脏其他病变的人群,CT检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四、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炎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是否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还可以明确肝炎的病因、病理类型等。例如,对于一些难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肝炎患者,肝活检病理检查可以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等,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权衡利弊。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肝活检需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的耐受程度等因素;有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肝活检;有肝炎病史且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考虑是否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