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全套检查包括什么
肝炎全套检查包含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肝功能相关指标中谷丙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伤,谷草转氨酶与肝细胞严重损伤等有关,总胆红素与黄疸类型相关,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球蛋白与肝脏炎症等有关;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甲肝抗体、戊肝抗体,分别对相应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有诊断意义;其他相关检查中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重要指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可反映肝脏病变严重程度及出血倾向等。
一、肝炎全套检查的常见项目及意义
(一)肝功能相关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各种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都可能引起ALT升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一般成人ALT正常参考值为5~40U/L,儿童可能相对略高,但也有其相应的正常范围区间。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酒精可能会损伤肝细胞,导致ALT升高;有肝炎病史的人群,ALT水平的变化可反映病情的活动情况。
2.谷草转氨酶(AST)
意义: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严重损伤、坏死的情况,如重型肝炎等。AST与ALT的比值也有一定临床意义,例如在慢性肝炎时,AST/ALT比值常大于1;在酒精性肝病时,该比值也可能升高。不同性别间正常参考值差异不大,但不同年龄阶段有相应的正常范围,一般成人AST正常参考值为8~40U/L。对于女性人群,若服用某些可能影响肝功能的药物,需关注AST水平变化;有既往肝病史且近期出现乏力、纳差等症状的人群,AST检测有助于评估病情。
3.总胆红素(TBil)
意义: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情况。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等;间接胆红素升高多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正常成人总胆红素参考值为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参考值为0~6.8μmol/L,间接胆红素参考值为1.7~10.2μmol/L。新生儿由于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总胆红素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且新生儿黄疸较为常见,需密切监测总胆红素水平;对于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总胆红素检测可帮助判断胆道是否通畅。
4.白蛋白(ALB)
意义: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肝脏病变较为严重时,如肝硬化、重型肝炎等,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正常成人白蛋白参考值为40~55g/L。对于老年人,由于肝脏功能逐渐衰退,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更应关注白蛋白水平;有慢性肝病病史且出现消瘦、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白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肝脏合成功能及营养状况。
5.球蛋白(GLB)
意义: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系统产生,当肝脏有炎症或免疫反应时,球蛋白水平可能升高。球蛋白与白蛋白的比值(A/G)也有临床意义,例如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时,A/G比值可能倒置。正常成人球蛋白参考值为20~30g/L,A/G比值正常范围为1.5~2.5:1。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的人群,球蛋白检测可能会有异常变化;长期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球蛋白及A/G比值,以评估病情变化。
(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1.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
意义: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抗-HBs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也可能是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恢复后产生的;HBeAg阳性通常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抗-HBe阳性若伴有HBsAg阳性、抗-HBc阳性,可能提示乙肝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抗-HBc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现在正在感染乙肝病毒。不同人群中乙肝五项的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应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可为阴性或阳性(阳性时表示有相应免疫力等情况)。对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需关注乙肝五项结果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及是否有免疫力;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定期监测乙肝五项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
2.丙肝抗体(抗-HCV)
意义:抗-HCV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但需进一步检测丙肝RNA以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对于有输血史、使用过血液制品、有不洁注射史等高危行为的人群,需检测丙肝抗体来排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于慢性肝病患者,丙肝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3.甲肝抗体
包括甲肝IgM抗体和甲肝IgG抗体。甲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病毒,是甲肝急性期的诊断指标;甲肝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过甲肝病毒,已产生免疫力。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对于有甲肝流行地区旅居史、与甲肝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人群,检测甲肝抗体有助于诊断甲肝;儿童感染甲肝的情况较为常见,若儿童出现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检测甲肝抗体可辅助诊断。
4.戊肝抗体
包括戊肝IgM抗体和戊肝IgG抗体。戊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戊肝病毒感染;戊肝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戊肝病毒感染。正常参考值为阴性。对于有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等可能感染戊肝病毒风险的人群,检测戊肝抗体有助于排查戊肝病毒感染;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关注戊肝抗体检测结果。
(三)其他相关检查
1.甲胎蛋白(AFP)
意义: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肝癌时AFP常明显升高,但一些良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引起AFP轻度升高。正常成人AFP参考值小于25μg/L。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如乙肝、丙肝等)、长期酗酒的人群,定期检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孕妇的AFP水平也会升高,但与病理性升高不同,需注意区分。
2.凝血功能相关指标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肝脏病变严重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PT延长、APTT延长等情况。正常成人PT参考值为11~13秒,APTT参考值为25~35秒,TT参考值为16~18秒,FIB参考值为2~4g/L。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尤为重要,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出血倾向的肝病患者,需关注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