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需从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及肝活检病理检查等方面进行。病史要询问相关感染、饮酒、药物、自身免疫及遗传代谢等史,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特点,临床表现有非特异性症状、黄疸、腹水、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表现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胆红素、蛋白、凝血功能、转氨酶等指标异常及不同人群特点;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MRI等观察肝脏情况及不同人群注意事项;肝活检是金标准但有创,有禁忌及不同人群需谨慎。
一、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标准
(一)病史与临床表现评估
1.病史方面
需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肝炎病史,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相关病毒感染史;是否有长期饮酒史,一般每日饮酒量超过40g(乙醇量),持续5年以上可能增加酒精性肝病导致肝功能不全的风险;是否有药物暴露史,某些药物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进而导致肝功能不全;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肝脏引发肝功能异常;是否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家族史,如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肝功能不全可能与先天性代谢疾病、病毒性肝炎(如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等)相关;老年人肝功能不全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上的药物相互作用、肝脏本身的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女性在服用某些避孕药等情况下也可能影响肝功能。
2.临床表现方面
肝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升高所致。还可能出现腹水,这是因为肝功能减退使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以及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导致腹腔内液体潴留;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有关;严重肝功能不全时还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相关表现,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清胆红素指标
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一般为3.4~17.1μmol/L,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障碍,总胆红素升高,当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可出现明显黄疸。结合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也有一定意义,肝细胞性黄疸时,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多在35%~65%之间;阻塞性黄疸时,该比值常高于60%。
不同年龄人群血清胆红素正常参考值略有差异,儿童的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其自身的胆红素变化规律,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胆红素升高需考虑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2.血清蛋白指标
白蛋白(Alb):由肝脏合成,正常参考值为40~55g/L,肝功能不全时,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Glob):正常参考值为20~30g/L,肝功能受损时,机体免疫反应增强,球蛋白可升高,从而出现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倒置,正常A/G比值为1.5~2.5:1,A/G倒置常见于慢性肝功能不全。
老年人肝脏合成蛋白功能减退,白蛋白水平可能相对偏低,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肝功能情况;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不断完善,其白蛋白等蛋白指标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在评估儿童肝功能不全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
3.凝血功能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为11~14秒,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PT延长,其延长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正常参考值为0.8~1.2,INR升高同样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不全时INR常大于1.5。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儿童,凝血功能指标的监测尤为重要。老年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有一定变化,儿童凝血系统尚不完善,肝功能不全时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出血风险,需要密切关注PT、INR等指标变化。
4.转氨酶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一般均为0~40U/L,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转氨酶释放入血,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一般来说,急性肝细胞损伤时ALT升高更明显,而慢性肝细胞损伤时AST升高可能更为突出,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如AST/ALT>1,常见于慢性肝炎等情况。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饮酒者,其转氨酶可能因酒精性肝损伤而升高;有药物暴露史的人群,需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可能;对于儿童,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也可能导致转氨酶异常升高,在诊断肝功能不全时要结合具体病史分析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功能不全时,肝脏可能出现体积改变,如肝硬化时肝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等;也可能发现肝脏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情况,有助于鉴别是肝脏本身病变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不全。
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由于儿童腹部脏器相对较小,超声检查需要更精细的操作;老年人可能存在腹部肠气干扰等情况,影响超声检查的清晰度,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T检查
肝脏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对于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硬化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在肝功能不全的诊断中,CT可以帮助了解肝脏的具体病变情况,如肝脏是否有萎缩、是否有结节形成等。
对于接受过辐射相关检查的患者需考虑辐射剂量影响,儿童和老年人对辐射的耐受性不同,在进行CT检查时要权衡利弊,遵循辐射防护原则。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对肝脏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的占位性病变、肝脏血管病变等的诊断价值较高。在肝功能不全的诊断中,MRI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肝脏的病变情况,如肝硬化的程度、肝脏血流情况等。
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进行MRI检查,在检查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考虑特殊人群的检查禁忌。
(四)肝活检病理检查
肝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肝功能不全病因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可以明确肝脏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是否有肿瘤细胞等情况。例如,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肝活检可以发现界面炎等特异性病理改变;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肝活检可以观察到肝细胞脂肪变性、酒精性透明小体等改变。
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对于凝血功能严重异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患者禁忌进行肝活检。儿童进行肝活检时要充分评估风险,谨慎操作;老年人进行肝活检也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术后要加强监测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