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什么原因
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多样、免疫介导炎症)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肾盂癌)、泌尿系统创伤(外伤、医源性创伤)、其他原因(药物性血尿、剧烈运动后血尿)。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病理类型多样: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免疫荧光检查常无明显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出现血尿;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各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光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不同程度增生,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呈发作性,可伴有蛋白尿等;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光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免疫病理可见IgG和C3呈细颗粒状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也可出现血尿。
免疫介导炎症: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针对肾小球自身抗原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漏出形成血尿。例如在狼疮性肾炎中,由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累及肾脏时可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同时还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其他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疾病累及肾脏:如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表现,同时肾脏受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血管壁有关,IgA在肾脏沉积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般病史超过10年,早期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也可出现血尿,其发生与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但糖尿病本身的发病情况可能影响其发生发展,如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妊娠等情况可能对肾脏有不同影响。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和绝经后女性,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可出现血尿,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细胞渗出;肾盂肾炎可由上行感染或血行感染引起,急性肾盂肾炎患者除了有发热、腰痛等表现外,也常伴有血尿,尿液中可见白细胞、细菌等,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史,肾脏外形可发生改变,也会出现血尿,其发病与细菌的致病性、患者的尿路解剖异常(如结石、畸形等)等因素有关,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血尿。
其他病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等,也可导致血尿,患者常有尿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其感染途径和发病机制与细菌感染有一定相似性,但病原体不同,治疗药物也有所差异。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疼痛可为肾区隐痛、胀痛或绞痛,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其形成与尿液中某些成分(如钙、草酸、尿酸等)浓度过高,析出结晶并逐渐形成结石有关,结石可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导致出血,进而出现血尿,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水少、高钙饮食等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不同成分的结石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尿酸结石在痛风患者中相对多见,而痛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下移而来,主要表现为肾绞痛,疼痛剧烈,沿输尿管走行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血尿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结石在输尿管内移动时会损伤输尿管黏膜引起出血,其发生发展与肾结石的形成因素有一定连续性,同样受患者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膀胱结石: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老年人,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血尿和尿痛,排尿时结石堵塞尿道内口可引起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又可继续排尿,血尿多为终末血尿,是由于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导致出血,儿童膀胱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老年人膀胱结石常与前列腺增生等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有关。
3.泌尿系统肿瘤
肾癌:多见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血尿是由于肿瘤组织侵犯肾盂、肾盏黏膜引起,其发病与吸烟、肥胖、高血压、遗传等因素有关,吸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男性吸烟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关系更密切;肾癌的病理类型多样,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可呈间歇性发作,血尿程度与肿瘤大小、数目及恶性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其发病与长期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吸烟、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长期吸烟的男性患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膀胱癌的病理类型以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
肾盂癌:少见,多见于40-70岁,男性多于女性,早期即可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偶可出现条索状血块,血尿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肾盂黏膜所致,其发病与遗传、吸烟、长期服用止痛药等因素有关,与膀胱癌可能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有一定差异。
4.泌尿系统创伤
外伤导致:如肾挫伤,多由腰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引起,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同时伴有腰痛等症状,肾脏的损伤程度不同,血尿表现也不同;膀胱外伤可由骨盆骨折等导致,患者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表现,尿液可外渗至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局部症状,外伤的发生与患者的活动方式、职业等因素有关,如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泌尿系统创伤,进而出现血尿。
医源性创伤:如泌尿系统器械检查(如膀胱镜检查)、手术操作等也可能导致血尿,一般为暂时性的,与检查或手术过程中对泌尿系统黏膜的损伤有关,在进行相关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尽量减少医源性创伤导致的血尿发生。
5.其他原因
药物性血尿:某些药物可引起血尿,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导致出血性膀胱炎,引起血尿,其发生机制与药物对膀胱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毒性作用有关,不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用药后出现血尿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泌尿系统情况;抗凝剂如华法林等,使用不当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引起血尿,对于需要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剧烈运动后血尿:多见于健康人剧烈运动后,如长跑、打球等,称为运动性血尿,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脏血管痉挛等有关,一般休息后血尿可自行消失,运动者需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导致血尿等不良情况,不同个体对运动的耐受程度不同,出现运动性血尿的概率和严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