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上颌窦炎是怎么回事
双侧上颌窦炎是双侧上颌窦发生炎症反应,其病因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鼻腔鼻窦结构异常、过敏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症状(鼻塞、流涕、面部疼痛或压痛)和全身症状(头痛、发热乏力等);诊断方法有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CT、鼻窦MRI);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抗生素)、鼻腔冲洗、手术治疗;预防措施有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注意鼻腔卫生。
一、双侧上颌窦炎的定义
双侧上颌窦炎是指双侧的上颌窦发生了炎症反应。上颌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双侧上颌窦炎即双侧的该空腔出现黏膜的炎症性病变。
二、病因方面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例如,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容易侵入上颌窦,引发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患上双侧上颌窦炎;而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降低,也较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双侧上颌窦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更容易在上颌窦内滋生繁殖,增加双侧上颌窦炎的发病风险。有鼻窦炎病史的患者,其鼻窦的结构和黏膜状态可能已经存在一定损伤,更容易再次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双侧上颌窦炎。
病毒感染:初始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如普通感冒病毒。病毒感染会引起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使得鼻窦的引流通道受阻,为细菌的继发感染创造条件。儿童在感冒流行季节更容易因病毒感染引发双侧上颌窦炎,因为儿童的呼吸道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在感冒时也较易出现双侧上颌窦炎,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有关。
2.鼻腔鼻窦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会影响双侧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使鼻窦内的分泌物难以排出,从而容易引发炎症。例如,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上颌窦的引流通道可能受到明显阻碍,导致窦内环境改变,易发生炎症。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如鼻甲肥大等,也可能影响双侧上颌窦的正常引流,增加双侧上颌窦炎的发病几率;成年人因外伤等原因导致鼻腔鼻窦结构异常,同样会增加双侧上颌窦炎的发病风险。
鼻息肉等鼻腔新生物可阻塞双侧上颌窦的开口,导致窦内分泌物潴留,引发炎症。鼻息肉患者中双侧上颌窦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如果患有鼻息肉相关疾病,也可能出现双侧上颌窦炎,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成年人长期的鼻腔病变如鼻息肉等未得到有效治疗,容易发展为双侧上颌窦炎。
3.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影响双侧上颌窦的引流,引发双侧上颌窦炎。例如,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季节,鼻腔黏膜的过敏反应会加重,容易波及双侧上颌窦。儿童如果患有过敏性鼻炎,由于其鼻腔黏膜较为敏感,更容易因过敏引发双侧上颌窦炎;成年人长期接触过敏原,如室内的尘螨等,也可能因过敏因素导致双侧上颌窦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双侧鼻腔黏膜因炎症出现肿胀,导致鼻塞,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婴幼儿还可能出现吃奶时的呼吸困难;成年人则会感觉双侧鼻腔通气不畅,影响正常的呼吸和嗅觉功能。
流涕:可表现为脓性流涕,儿童的脓性鼻涕可能更容易倒流至咽部,引起咳嗽等症状;成年人的脓性鼻涕较多时,可能会自觉从鼻腔流出或向后引流至咽部。
面部疼痛或压痛:双侧上颌窦区域可能出现疼痛或压痛,儿童可能表述不清,表现为揉鼻、面部不适等;成年人可明确指出面部相应部位的疼痛或压痛感。
2.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一般为双侧头部的闷痛或胀痛,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成年人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出现头痛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发热的情况相对较常见,老年人如果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要更加重视,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
四、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双侧鼻腔内的情况,包括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息肉、脓性分泌物等,还能查看双侧上颌窦的开口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引流受阻等问题。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要在适当的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成年人一般可以耐受鼻内镜检查,但对于一些敏感或配合度差的成年人也需要适当沟通和准备。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双侧上颌窦炎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显示双侧上颌窦的黏膜增厚情况、有无积液、窦腔结构等。儿童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成年人则可以较为准确地通过鼻窦CT判断双侧上颌窦炎的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等。
鼻窦MRI: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有窦腔内肿瘤等病变时可能会采用鼻窦MRI检查,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的情况,但一般不作为双侧上颌窦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五、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需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儿童用药的安全原则;成年人也需要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内黏液的排出,改善鼻窦的引流。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剂,但需要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和剂量等。
抗生素:如果考虑有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根据致病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生素,儿童使用抗生素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的药物;成年人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细菌培养结果等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要注意冲洗的压力和方法,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成年人可以较为自主地进行鼻腔冲洗,但也需要正确操作。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显鼻腔鼻窦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等。儿童进行手术需要谨慎评估,充分考虑手术的风险和收益;成年人则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等。
六、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儿童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成年人也需要保持多样化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适度运动:儿童可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增强体质;成年人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慢跑等,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如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2.避免接触过敏原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如儿童和成年人中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例如,明确对花粉过敏的人群,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的人群,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
3.积极治疗鼻腔疾病
及时治疗鼻腔的相关疾病,如儿童的腺样体肥大等,成年人的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儿童如果存在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影响鼻腔和鼻窦的通气引流,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治疗;成年人有鼻腔疾病时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影响到双侧上颌窦,引发双侧上颌窦炎。
4.注意鼻腔卫生
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儿童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家长要注意引导儿童正确擤鼻;成年人也要养成良好的鼻腔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擤鼻导致鼻腔压力变化影响鼻窦引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