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型糖尿病

来源:民福康

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环境因素相关,有典型及其他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血糖、胰岛功能、自身抗体检测,治疗包括胰岛素、血糖监测、饮食、运动等,儿童、老年、妊娠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使得身体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出现高血糖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二、发病机制

1.自身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的物质,进而发动免疫攻击。例如,某些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等会参与到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过程中。这些自身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其功能逐渐丧失,胰岛素分泌量大幅减少。

2.遗传因素:遗传易感性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点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具有某些HLA基因型的个体,其发生1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不同种族的人群HLA基因的分布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种族中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例如,欧洲白人中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某些HLA-DR3和HLA-DR4基因型关联较为紧密,而在亚洲人群中,特定的HLA基因型组合也与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

3.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会触发具有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例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能会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抗原暴露,进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此外,早期的饮食因素也可能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产生影响,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推测某些特定的饮食成分可能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多饮、多食、多尿:由于胰岛素缺乏,血糖不能被有效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后,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患者出现口渴多饮的症状;同时,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患者会产生饥饿感而多食;而多尿则是因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高,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尿量增多。例如,患儿可能会频繁起床排尿,夜间也可能出现尿床等情况。

体重下降:尽管患者食欲增加,但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对于儿童患者来说,体重不增反降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身高增长正常,但体重却没有相应增加甚至减轻。

2.其他表现: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如果病情控制不佳,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此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长期血糖控制不良还可能导致慢性并发症,影响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多个器官,如出现视力下降、蛋白尿、肢体麻木疼痛、心力衰竭、脑卒中、下肢坏疽等表现。

四、诊断标准

1.血糖指标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进食热量。

随机血糖: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无论上一次进餐时间)≥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用75g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胰岛功能检查: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或显著降低。C肽释放试验也可用于评估胰岛β细胞的功能,1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通常明显降低,因为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β细胞分泌出来,其水平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

3.自身抗体检测:检测相关自身抗体有助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若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一般来说,GAD-Ab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是1型糖尿病重要的自身免疫标记物。

五、治疗方法

1.胰岛素治疗:由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胰岛素的类型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胰岛素类似物等。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饮食、运动等因素来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和注射时间。例如,短效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长效胰岛素则可以提供基础胰岛素的作用,维持夜间和空腹状态下的血糖稳定。

2.血糖监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为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一般建议患者每天监测血糖2-4次,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例如,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将监测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医生根据血糖变化来优化治疗方案。

3.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饮食中要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活动量来调整,一般建议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简单碳水化合物的过量摄入;蛋白质的摄入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比例,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要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的摄入。

4.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中,一般建议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例如,儿童患者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但要注意运动过程中防止受伤,并且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运动计划。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控制与生长发育的平衡。胰岛素的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身高、饮食、运动等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因胰岛素剂量不当导致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生长发育。同时,要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包括胰岛素注射的方法、血糖监测的重要性、饮食和运动的注意事项等,提高患儿及其家庭对疾病的管理能力。例如,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胰岛素注射装置,如儿童专用的胰岛素笔等,以提高注射的准确性和患儿的依从性。

2.老年患者: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地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低血糖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但要在避免高血糖相关并发症和低血糖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在饮食管理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控制血糖;在运动方面,要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慢走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3.妊娠患者:妊娠合并1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和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怀孕后,患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血糖波动较大,需要根据孕周、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要注意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例如,妊娠期间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但要注意与碳水化合物的平衡,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此外,妊娠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了解疾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多出现于儿童、青少年群体。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零食?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无糖饼干、原味干果、魔芋等含糖量较低的食物作为零食,也能吃青果、青枣、青桃、柠檬、西红柿、黄瓜等含糖量较低的蔬果作为零食。
糖尿病可以吃番石榴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可以食用番石榴的,因为这种水果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的黄酮,这种物质可以和糖结合,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也能吃樱桃,这种水果含糖量少,又含有花青素,能有效控制血糖值。
糖尿病人吃什么糖可以代替白糖?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木糖醇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甜味剂,营养价值,是糖类代谢的正常的中间体。糖尿患者正常在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其实可以使用木糖醇。可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1型糖尿病能喝酒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不能喝酒,酒精中的乙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糖尿病病人应减少食物中糖分的摄入量,低盐低脂饮食,需要长时间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每天应进行适当的锻炼。
2型糖尿病为什么低血糖昏迷?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表现出低血糖,很可能是病人应用降糖药物之后表现出低血糖,这种低血糖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降糖药物过量造成的。若是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延迟释放而造成低血糖。
糖尿病能吃麦芽糖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的病人并不提倡进食麦芽糖。由于麦芽糖属于糖类,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所以,进食后并不利于病人进行血糖的控制。此外,建议糖尿病病人应当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可以吃韭菜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正常是能吃韭菜的,因为吃韭菜对病人病情没有影响。因为韭菜热量还有糖分含量极低,并且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而糖尿病病人进食以后,还可以有效促进排便,还可以防止增加血糖代谢负担。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会表现出许多神经病变,如果胃肠道的神经发生病变,就会表现出胃轻瘫,胃轻瘫病人会表现为胃胀、便秘、恶心呕吐、嗳气等。由于食物和药物在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还会影响食物和药物的吸收。
糖尿病人可以吃乳果糖口服液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是能够吃乳果糖的,因为如果糖不会造成血糖进一步的升高,这是因为乳果糖属于人工合成的,而且不被吸收的双糖,所以对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口服乳果糖能够缓解便秘。
糖尿病人有性功能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是有性功能的,但部分病人是因为病情加重,因此造成性功能下降;因此,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并使用胰岛素控制疾病;同时,还应当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防止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有分泌延迟,甚至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很高,分泌的胰岛素是比较多的,但是外周靶器官,比如肌肉、肝脏、脂肪这些东西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所以机理是不同的。但是2型糖尿病到了后期、晚期,β细胞数量绝对数量减少,这个时候胰岛素低,所以胰岛素分泌也少了。2型糖尿病胰
1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邓小戈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1A,包括急性型及泛发型,即有自身免疫证据;以及特发性1B,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因此要治好1型糖尿病就需要解决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体外补充胰岛素,要么让体内恢复胰岛素分泌。体
1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武晋晓 副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甲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素一点都不分泌,所以自身的调节能力基本上没有,而2型糖尿病自己还可以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低的时候,自身胰岛素不分泌或者少分泌,血糖高时可以再分泌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一旦当外源性的变化有一点点变化,可能都会严重影响到血糖的变化。比如胰岛素多打了一个单位,血糖可能立即就低了,比如少吃点东西或者活动量稍微大点,可能血糖
1型糖尿病什么时候能治好
孙宇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目前,1型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其发病原因是免疫因素或者遗传因素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患病,属于不可逆情况,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患有1型糖尿病,则需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
1型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干军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存在自身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替代治疗,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血糖升高而出现一系列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所以必须长期、甚至终身的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当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胰岛素以及方案来进行治疗,以平稳控制自身血糖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生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梁茵 主任医师
本溪市中心医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经过控制,在早期可以引起流产以及胎儿畸形。在孕中期时,可以发生心脏畸形。在孕晚期时,可以导致胎儿体积过大,也可以引起胎儿低血糖。血糖控制不好,还可能胎死宫内。另外,如果孩子出生后,还可以容易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代谢疾病。
免费咨询